触龙鳞,典故名,典出《韩非子》卷四《说难》。古人以龙比喻君主,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有触之必怒而杀人。后遂以”触龙鳞“等指触犯龙的逆鳞。比喻臣子对君主的过失犯颜直谏。
详细释义
典源
《韩非子》卷四《说难》
典源译文
从前弥子瑕曾受到卫国国君的宠信。卫国法令规定,私自驾驭国君车子的,论罪要处以刖刑。弥子瑕母亲病了,有人抄近路连夜通知弥子瑕,弥子瑕假托君命驾驭君车而出。卫君听说后,却认为他德行好,说:“真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缘故,忘了自己会犯别罪。”另一天,他和卫君在果园游览,吃桃子觉得甜,没有吃完,就把剩下的半个给卫君吃。卫君说:“多么爱我啊!不顾自己口味来给我吃。”等到弥子瑕色衰爱弛时,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人本来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所以,虽然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并没两样,但先前称贤、后来获罪的原因,是卫君的爱憎有了变化。所以被君主宠爱时,才智就显得恰当而更受亲近;被君主憎恶时,才智就显得不恰当,遭到谴责而更被疏远。所以谏说谈论的人不可不察看君主的爱憎,然后进说。龙作为一种动物,驯服时可以戏弄着骑它;但它喉下有一尺来长的逆鳞,假使有人动它的话,就一定会受到伤害。君主也有逆鳞,进说者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就差不多了。
释义
古人以龙比喻君主,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有触之必怒而杀人。后遂以”触龙鳞“等指触犯龙的逆鳞。比喻臣子对君主的过失犯颜直谏。亦省作“ 触鳞 ”。
同源典故
婴鳞 批鳞 撄鳞语 犯鳞 犯龙鳞 触龙鳞 逆鳞
运用示例
《后汉书·李云传》:“故敢触龙鳞,冒昧以请。”
《旧唐书·高宗纪论》:“虚襟似纳於触鳞,下诏无殊於扇暍。”
明 王世贞 《读陈佥事祚遗事有感》诗:“爱主投经术,如何遂触鳞。”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老苏谏论》:“夫犯颜之祸,将彰君过。宜上思 召公 咨商之义,下念 鲍勋 触鳞之诛也一段,又为 牧 之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