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里画方
绘制地图的方法
“计里画方”,是按比例尺绘制地图的一种方法。是中国古代地图上为使地图图形缩小尺寸正确而使用的一种按比例绘出格网的方法。
简介
“计里画方”,是按比例尺绘制地图的一种方法。是中国古代地图上为使地图图形缩小尺寸正确而使用的一种按比例绘出格网的方法。绘图时,先在图上布满方格,方格中边长代表实地里数,相当于现代地形图上的方里网格;然后按方格绘制地图内容,以保证一定的准确性。
历史渊源
据文字记载,此法始于我国晋代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原则,他曾以一寸折百里的比例编制了《地形方丈图》。唐代贾耽,以每寸折百里的比例编制了《海内华夷图》。北宋沈括,以二寸折百里编制了《天下州县图》(又称《守令图》)。元代朱思本,用计里画方的方法绘制的全国地图—《舆地图》,精确性超过前人。此法沿用1500余年,直到清初,在我国和世界地图制图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另据史载,最早出现在西晋宰相裴秀创导编绘的《方丈图》上,当时裴秀曾以“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从率(l)数计里”来缩编旧天下大图,完成了《方丈图》。其上的里程格网形式早已佚失,目前可见的是南宋(1137)时石刻的《禹迹图》,图上有“计里画方”的格网形式和“每方折地百里”的注记,图面上纵横等距、直线交叉地划满了正方形小格。这种以方格为准,观察各地的四至八到(东、西、南、北四正和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由于未考虑到地球曲率,故除中心部分较准确外,愈往四周变形愈大。
参考资料
计里画方.中国知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2 21:17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