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平衡理论亦称“认知一致性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后随认知
社会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而出现的理论。格式塔传统的心理学家海德创立。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卡特赖特和哈拉利的结构平衡理论、纽科姆的交往行动理论、奥斯古德等的认知一致性理论、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等。
人总是力图保持其内部认知系统的平衡与和谐,其中的认知因素包括信念、思想、感情、态度、行动等。不平衡的认知状态具有动机性质,促使人改变其认知系统的某些因素,以恢复认知系统的平衡。该理论具有现象学特征,对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知觉、行为归因、态度与态度改变以及人际关系等研究领域产生影响,并构成当代社会心理学的主要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