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信念
哲学术语
认识论信念是学生对知识本质和知识获得所持有的一种观念。认识论信念不但影响人们对知识的理解、学习策略的选择、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而且影响人们一生的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对认识论信念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它不仅帮助我们改善教学中的缺陷,帮助学生形成合理认识论信念,而且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中的认知机制,为有效的学与教提供理论指导,从而在教学中提高学习成绩。
研究取向
当前对认识论信念的研究主要有三种取向:认识论信念的发展研究,认识论信念的系统研究,认识论信念的元认知过程研究。
(一)认识论信念的发展研究。
自Perry的研究后,认识论信念的发展研究获得了较多的模型与理论。在Perry专门研究了男性对象后,Belenky等人运用访谈方法研究了女性的认识方式。他们的研究表明女性的认识论发展处于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认识模式的整合和协调过程中,这个过程跨越5种不同的情形:静态性知识、接受性知识、主观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建构性知识。
Boyes等人运用认识疑虑的访谈方法,研究了从儿童到青少年认识的思维(epistemic thinking)发展。研究表明从儿童到青少年,个体认识思维的发展经过以下不同阶段:朴实的现实阶段、对现实的防卫阶段、介于教条主义怀疑主义之间的阶段、后怀疑的理性阶段。
(二)认识论信念的系统研究。
Schommer注意到了认识论信念发展研究取向的某些局限,同时她也注意到学科领域关于认识论信念的研究只关注个体认识论信念的某些特定维度,鉴于此,Schommer提出了认识论信念的多维度信念系统。Schommer运用量表来评估多维的信念系统。她编制了一个包括63个题项的认识论信念量表。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她提出了认识论信念的4个维度:知识的确定性、知识的简单性、学习快捷性、能力固定性。每个维度都可看作是一个由低端倾向与高端倾向连成的连续体。随后一大批研究者基于Schommer的工作,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在一般领域和学科领域修订了Schommer的四维原始量表,为深入研究认识论信念系统与学习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研究个体认识论信念系统的目的除了揭示人们认识论信念的内在结构和各维度的发展规律外,更重要的是要探索个体认识论信念系统与其他心理因素的关系、与个体学习的关系。尽管如此,认识论信念的系统研究取向也遭遇到质疑和面临一些问题。首先仅仅采用量表评估个体认识论的信念系统,难以反映出个体在具体情境中的认识论信念。其次认识论信念系统各个维度的普适性不强,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认识论信念的维度不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认识论信念系统的维度差异较大。
(三)元认知过程理论的研究取向。
Hofer提出了元认知过程理论。Hofer认为个体认识论信念会受到元认知的作用,从而拓宽了元认知的研究领域,提出了认识的元认知(epistemicmetacogition)概念。
Hofer认同个体认识论信念的多维性。但与Schommer略有不同,Hofer认为认识论信念包括四个维度:知识的确定性、知识的简单性、知识的来源和知识的证明。这四个维度代表了两个基本领域:知识的性质(包括知识的确定性和知识的简单性)和认识(knowing)的性质(包括知识的来源和知识的证明)。每个维度都是一个连续体,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可能位于连续体的不同位置。
Hofer运用的是一个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判断与监视、自我调节与控制的元认知三成分模型。关于知识性质的信念和关于认识性质的信念分别对应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判断与监视成分。Hofer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但她的研究只是从证实的角度指出了认识的元认知存在性问题。关于认识的元认知的发展性研究、认识的元认知与其他心理因素的关系、认识的元认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认识的元认知培养等问题还未展开实质性的研究。
(四)其他的研究思路和模型。
除了上面三种关于认识论信念的研究取向,近来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研究思路,如Louea等提出了认识论的资源(epistemological resources)研究思路,他认为认识论信念可视为一种可以依据灵敏的背景环境而激活的认识论资源,认识论资源的研究思路比起认识论信念的发展和系统模式更具有预测能力而且解释能力更强。Bendixen等人基于已有的研究取向和思路提出了整合的研究模型,这种整合的研究模型是在多种认识论信念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许多显著理论结果而提出的,目的是想为未来的研究和教育实践提出一种指导方式。这些思路和模型还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证实。
参考资料
认识论信念.MBA智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21 17:45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