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贵与高贵相遇
鲍尔吉·原野著散文集
《让高贵与高贵相遇》是鲍尔吉·原野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08年6月。
内容简介
在《让高贵与高贵相遇》中,几乎都是两千字左右的微型短制,一个人物、一个情景、一段音乐、一起往事,信手拈来浑然天成,得心应手一蹴而就;原野的被述对象,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那里没有宫廷秘帏达官显贵,没有江山代变斗转星移。他书写的对象是人们常常想起的朋友、经常思念的亲人,忘情流连的自然山水或偶然邂逅的他乡故知。
作品目录
作品鉴赏
“为孩子降落的雪”无疑是写孩子的。其中一篇《雪地贺卡》,写作者以雪人为媒介与一个孩子的交往:有天作者在院子的雪人颏下发现一张贺卡,是一个叫李小屹的女孩子写的,上书:“雪人:你又白又胖,橘子皮嘴唇真好看。你一定不怕冷,半夜里自己害怕吗?饿了就吃雪吧。咱俩做个朋友。”作者有感于孩子的烂漫童心,代雪人复了张贺卡,表示原意与她成为好朋友。很快有回复了,女孩子表达了极度的惊喜与好奇,疑为神话,迫切希望知道写贺卡的人:“我也知道你(指雪人)不会写贺卡,告诉我……你如果不方便,也可通知我同学……”下面列了一排她同学的电话……这不是童话,却胜似童话,只有一个心里葆有一颗活泼童心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境遇、这样的领悟。
童心比油滑更接近幽默。作为成人作家,原野葆有天真的目光,令人称奇。他写两表兄弟间的送别,一个送另一个回家,另一个又送回来,十多里的地,从头晚酒后开始送到第二天东方既白,兄弟俩还在送别的路上。人家送我,我岂能不送,这是他们互相送别的唯一理由。“这里边有酒劲,但没有虚伪。”质朴,让送别中的兄弟俩显出可爱,也让原野的文字增色(《酒别》)。他写母爱,“妈妈怀第一个孩子时也是孩子”,“准备当母亲的女人在天意启迪下,生出内向的眼睛,于280天里面时时凝视身体里的孩子,像用翅膀环拢幼仔,像阳光照耀花朵……她的喜悦如潮水一波一波涌来”,“她之所爱是人间第一项道理……超越了股市输赢、官场升降、情感是非之上而纯洁博大”。他认为“在人应知未知的事情上,最大的无知在于我们不知晓母亲当年的付出”(《我们对母爱知之甚少》)。“拽着母亲的衣襟遍览街景,是人生最可钟情的回忆之一”,这无疑是稚子眼里的母亲、母爱,衣襟也是伟大母亲与母爱的一部分。诸如此类的体验人皆有之,但能够如此切身体会并表达的惟有原野。“在街上,拽着妈妈的衣襟习惯了,倘拽不到,手举着空落落的”,多么真切、传神(《拽着母亲的衣襟》)。
捕捉山水自然灵动之美,是原野又一强项。“歌声如鸟,孩子被迫张嘴让它们飞出来。鸟儿盘旋低飞,冲入云端。在这样的旋律里,环望草原和湖水,才知一切皆有因果(《青海的云》)”;“蝴蝶蹁跹,像寻找丢失的东西……它飞,一跳一跳,像人跺脚。也许,它视陆地为海洋,怕浪花打湿衣裳(《蝴蝶一如梦游人》)”;“从胸怀看,鸟比人更有理想。当迁徙的候鸟飞越喜马拉雅山的时候,雪崩不会让它们惊慌。鸟在夜晚飞越大海,如果没岛屿让它们歇脚,它就不让自己疲倦,一直飞。它不过是小小的生灵,却有无上的勇气(《河流里没有一滴多余的水》)”……读着这样的文字,感觉眼前所有汉字都鲜活着,扑棱着,必须个个小心按着,不然猝不及防没准一个个会飞走。
机智与悲悯,是原野文章立意命笔的两端,习见的生活现象经他点拨,露出动人的一面,并因此可爱。一次远足,他在荒野不期然与一处矮坟相遇,在墓碑下面看到一行歪歪扭扭的文字——妈妈我想……你——“你”字被土埋住,扒开才见。从字体看,这应是一个小学生用涂改液写的。就这一行字,一下把作者的心攫住、抽紧。由此他想到一个自小失去母亲、母爱的孩子,一个孤独、寂寞、取得好成绩或被人欺侮时流着眼泪想念母亲的孩子;由此他还想到文字的力量和对真实文字的尊重,“文字和周围的山川草木一样,因为真实而有力量。它们结结实实地钻进人的心里,做个窝待下来,像墓碑后的那几个字”(《墓碑后面的字》)。
什么是高贵,书中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在《让高贵与高贵相遇》一文中,作者眼里的高贵是泪水,“这些高贵的客人手执素洁的鲜花,早早等候在这里,等着与音乐、诗和人们心中美好之物见面”,“有泪水在,我感觉自己仍然饱满”。由此不难看出,在作家心中,高贵的定义应是:自然、真实、善良、美丽……即人们心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作品影响
2011年6月,《让高贵与高贵相遇》获得首届“朵日纳文学奖”。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鲍尔吉·原野,1958年出生于呼和浩特市,蒙古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编审。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组专家。辽宁省公安厅专业作家,高级警官,现居沈阳。十几年中,作品收入大学、高中、初中和小学课本以及试卷。曾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奖,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金奖(副刊作品类),获人民文学杂志散文奖,蒲松龄短篇小说奖,文汇报笔会奖,东北文学奖,内蒙古自治区文艺特殊贡献奖及金质奖章,两度获得辽宁文学奖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1 16:41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作品鉴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