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席教授(Chair Professor),一般是由社会上的
基金会在大学设立的一个荣誉头衔,由本校或校外教授申请竞争,获此头衔的学者都是在各自领域特别杰出且成就非凡的
教授,是一种特殊的人才处理方式。
美国高校设立的讲席教授(Chair Professor),通常是位于正教授(Full Professor)之上的一个头衔,获此头衔的学者都是在各自领域特别杰出且成就非凡的教授;在德国,一个讲席就意味着一个研究领域,而讲席教授其实就是这个研究领域的整体负责人,其学术和科研实力及特色自不待言;在英国,大学的教授岗位设置比美国少,一般而言,英国的教授(Professor)就相当于美国的讲席教授,也是最高的学术头衔。人们熟悉的
斯蒂芬·霍金就是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的卢卡斯数学讲席教授,该席位的授予对象均为数理领域最为杰出的研究者,同一时间只授予一人,其拥有者被尊称为“卢卡斯教授”(Lucasian Professor)。从1663年接受国会议员亨利·卢卡斯的遗赠设立至今,350多年来,担任过这个席位的科学家还有伟大的
伊萨克·牛顿、
保罗·狄拉克等人。
2019年4月,台湾佛光大学创校校长
龚鹏程受聘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同月,知名学者
黄德宽、
石中英、
段路明成为清华大学首批人文讲席教授;一个月后,
武维华、
康绍忠等五位院士受聘中国农业大学首批讲席教授;2018年4月,四位国际顶尖逻辑学家受聘清华大学金岳霖逻辑学讲席教授;2020年11月,四川大学正式出台《文科讲席教授引进暂行办法》,决定面向全球公开招聘文科讲席教授;一个月后,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仪式,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
包为民、肝胆外科专家
刘荣为该校讲席教授;2022年7月,山东大学聘请
张其成为讲席教授……
在中国,“讲席教授”这一名词出现的时间并不长。2001年2月,清华大学通过《清华大学讲席教授试行条例》,拟通过设立讲席教授基金招聘世界著名学者来校执教。这也是《
中国科学报》记者在公开资料中查阅到的国内高校最早关于讲席教授的信息。然而此后的多年间,该制度并没有在国内高校推广开来。
对此,有学者表示,“讲席教授”的再次兴起与近年来以“
双一流”为代表的高等教育发展大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双一流’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校学科建设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顶尖人才的作用日益凸显,这也促使高校想方设法吸引顶尖人才的加盟。”该学者表示,鉴于目前现有的教师职称体系在吸引顶尖人才方面存在某些掣肘之处,相对更加灵活的讲席教授制度也就显现出了其独特的价值。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陈洪捷介绍说,在欧美高校,教授一般分为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以及讲席教授等多个层次。换句话说,在这些高校,讲席教授虽然是所有教授中级别和声望最高者,但其本身也只是教授序列中的一个固定层次。而且,国外讲席教授数量较多,不像国内这样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