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仪后
明朝爱国者
许仪后,又名许三官,吉安县桐坪乡河山村人。自幼聪明好学,但屡试不第,改习歧黄,医道不凡。常行医于广州、南京和沿海一带。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乘船经广东海面回归途中,被日本海盗挟持至九洲萨摩国。因其医术高明,深得萨摩藩主岛津义久喜爱,留在宫廷,并娶妻生子。但他时刻不忘祖国养育之恩,立意除寇除害。于万历十三年(1585),向岛津义久进“协惧哀告”,促成岛津义久诛杀海盗头子陈和吾、钱少峰等10余人,为我东南沿海人民除掉一大害。明万历十九年,丰臣秀吉决定翌年春季渡海,先侵朝鲜,再犯中国。许仪后从岛津义久那里获知这一情报后,心急如焚,从万历十九年九月三日起,接连三次向明朝政府发出三通《提报》。促使明廷速即与朝鲜联合,作好抗击日本侵略的准备。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许仪后在日本以藩士的身份被岛津藩赐410石封地。
简介
许仪后,又名许三官。江西吉安县桐坪乡河山村人。 他医术高超,名声远播,常在广州、南京和沿海一带行医。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他乘海船经广东海面,遭到日本海盗的袭击,被挟持到日本的九州萨摩国,在那里行医维生。由于他精通医术,为人正直,当地的居民都很敬重他。有一次,萨摩藩主岛津义久患了重病,久治不愈,听说许仪后是神医,就召他进见,不仅治好了藩主的病,还留他在鹿儿岛做藩医。他虽在日本娶妻生子,但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中华故土。万历十三年(1585)向岛津义久递交了一份“协惧哀告”,陈述了日本海盗头目陈和吾、钱少锋率众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弄得人心惶惶的罪恶。岛津义久采纳他的建议,派兵诛杀了这伙海盗,为我国东南沿海人民除了大害。
日本织丰时代后期,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又企图称先吞并朝鲜,再进攻中国。许仪知后,心急如焚,他天天“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冥思苦索,惶惶不可终日。”决定向明朝朝廷报告这一重要情报。但他为萨摩藩中人员,无法离开日本。这年九月三日至七日,他接连写了两篇《提报》,暗中派人送给福建总督“亲览”。为了祖国的安宁,他找到的江西抚州临川人朱均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正月十六日,乘漳州商人林绍歧的商船偷渡回国,通过福建总督将第三篇《提报》转呈到了朝廷,使祖国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人物生平
许仪后,又名许三官,大明江西吉安府庐陵坊廓乡河山村人,行商为生。许仪后在隆庆五年外出作生意,结果在广州附近海域陷入倭手,几经辗转被卖到了日本去。当时被倭寇掳掠到日本的中国人很多,在官方分类里,被称为“逋逃之种”。在“逋逃之种”里,许仪后算是运气比较好的,他精通医术,没怎么受到虐待。一次偶尔的机会,他凭借医术救了萨摩藩岛津家的小孩,大为感激的藩主岛津义久把他留在了身边,担任御用医师。于是许仪后便定居在萨摩,娶妻生子。
许仪后这个人,天生古道热肠。虽然他已经脱离了倭寇的威胁,但每次看到自己同胞受到倭寇欺凌,他都恨得咬牙切齿,一心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秀吉进攻九州之时,岛津义久见无法抵挡兵威,便身披僧衣开城投降。他去觐见秀吉时,许仪后也随侍左右。见到秀吉之后,许仪后作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咕咚一声跪倒在地,哭着把自己的经历讲述了一遍,恳求秀吉下重手惩治倭寇。秀吉对许仪后的这种胆量十分欣赏,正好他有意为日本海商扫平海盗,便做了个顺水人情,下达倭寇取缔令,发兵剿灭海贼。从此岛津义久对许仪后刮目相看,愈加重视,觉得这家伙有胆识有魄力。
进入万历十九年以后,许仪后发现萨摩藩变得十分热闹,出现了大量外藩武士与足轻。从这些人的穿着与旗号判断,应该是属于本州、四国等地的诸家大名。他久居岛津家,接触的都是藩内高层,政治嗅觉十分灵敏。日本在形式上已经统一,再无战事。如此大规模地厉兵秣马,解释就是对海外用兵,就是攻打朝鲜。朝鲜是大明的藩国,倘若朝鲜被攻击,大明势必要出手相助。而如果大明与日本发生碰撞,那将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许仪后虽只是个医师,却拥有不凡的政治眼光。他意识到,一场大规模战争迫在眉睫,必须得做点什么。于是,许仪后利用自己在岛津藩的地位,不动声色地开始展开调查。调查的结果让他大吃一惊,秀吉的目标不是朝鲜,而是大明。小小的日本,居然作起了鲸吞中华的春秋大梦。
许仪后虽已定居日本,娶妻生子,可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却从未冷,对故国仍旧心怀眷顾。加上许仪后自己也是倭乱的受害者之一,无论从公从私,他都不能对这一异动坐视不理。他知道,大明对于日本这个小国的了解近乎于零,如果只是简单地把秀吉的计划传递过去,未必会引起重视。因此,许仪后决定要准备一份务求详细的报告,要把日本国情原原本本地详述,以便祖国参考。
于是,这位爱国者开始不动声色地收集情报,利用御医的身份四处探听。在调查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在政治、经济方面驾轻就熟,可一涉及到军事,他这个行外人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必须得找一个帮手——这个帮手必须是中国人,而且要知兵。于是他找到了郭国安,郭国安在萨摩藩担任下级军官。郭国安利用自己在军中的影响力,暗中配合许仪后。两个人忙碌了很久,最终把第一手情报汇聚一处,总结成了一份报告。
这份报告大约五千多字,里面分成了六部分:一陈日本国之详;一陈日本入寇之由;一陈御寇之策;一陈日本关白之由;一陈日本六十六国之名;复陈未尽之事。林林总总,涵盖了日本国的方方面面,内容极之详尽,其中除第三部分可能出自郭国安手笔外,其他皆是许仪后的心血写成。报告里甚至推算出了日本出兵的详细日期——壬辰年三月一日。
报告是写完了,但怎么送到大明手里,却是一个问题。许仪后本来打算“亲奔告陈”可他身为岛津藩御用医生,家里又有老婆孩子,根本无法脱身,只能从来日本做生意的明商身上打主意。
万历十九年九月三日和九月九日,许仪后先后找了两批商人,让他们代为传达。可这两批人都不太靠谱儿,他们离开以后,许仪后生怕自己的心血白费,天天晚上睡不着觉,夙夜忧叹,这时候,他的一位弟子挺身而出,拍着胸脯说我可再去送一次信。这个人是许仪后的江西同乡,名字叫朱均旺,江西抚州人。他本在南海贩卖布匹,结果遭遇了倭寇,被掳至萨摩藩福昌寺替人抄写经文。恰好许仪后去寺里烧香,听到朱均旺说家乡话,大为欣喜,通过岛津义久的关系把朱均旺解救出来,收为弟子,留在身边抄写药方。朱均旺对许仪后感激涕零,看到他这么忧愁,便毅然站出来,主动要求当信使。
这一趟差使可不容易,且不说海外风高浪急,单是政治上的风险,就相当之大。秀吉那时候已经采取了一定的管制措施,所有往来明商都不许下船,生怕泄露情报,一般人很难混上船去。就算一切顺利上了船,等回到大明,也可能被官府以通倭之罪抓起来——总之是趟九死一生的差使。但朱均旺为报许之恩,对这些毫不畏惧,许仪后大为欣喜。信使的问题解决以后,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把朱均旺弄出日本国。许仪后经过奔走联络,找到了一位漳州商人林绍歧,他表示可以把朱均旺偷偷带走,但是得等这船货物在日本卖完,才能拔锚启程。许仪后没奈何,只能耐心等候。这一等,却等出了一桩大祸事。
他之前四处奔走搜集情报的举动,背着日本人,却没瞒着中国人。这些旅居萨摩的中国人中,偏偏有那么几个人,不知出于什么动机,把这件事捅到了秀吉的亲信浅野长政那里。浅野长政一听还有这样的事,不敢怠慢,立刻汇报给了秀吉。秀吉正做着征服大明的春秋大梦,陡闻有人要坏他的事,还是自己施过恩的许仪后,不禁勃然大怒,声称要狠狠地整治一下这个忘恩负义的混账东西。这一场祸事,当真不小。许仪后被关到监狱里,知道自己这次必然无幸,但他一口咬定全是自己筹划,没有吐露出郭国安、朱均旺或者林绍歧任何一人的名字。
对于许仪后的罪名,浅野长政本来裁定为“越度”之罪——就是非法出境——可秀吉不甘心,放出了狠话:“咱们不是新铸了几口大锅吗?就把许三官那小子搁锅里煎死算了!”许仪后出事以后,急坏了岛津义久。他跟这位御医感情十分深厚,又是自家救命恩人。往大处说,义久本人对于秀吉这场战争毫无兴趣,许仪后投书大明之事,其实正合乎他的心意。可是这事出在萨摩藩,岛津家不能找秀吉直接求情,说不定人没救出来,反被扣了顶“失察”的帽子。思忖再三,义久搬出了一位大人物——德川家康。德川家康是秀吉最头疼的也最看重的大名,他从未在战场上被秀吉打败过,坐拥关东二百万石,是日本丰臣氏之后的第二大政治力量。他的面子,秀吉不会不卖。而德川家康自己也有盘算,打算借这个机会市恩于岛津氏,为以后的争夺天下埋下一点伏笔。
于是,德川家康给秀吉写了一封求情信,这封信写的很艺术,充分显示了家康的情商。他没正面为许仪后辩解,而是先批评了一通许仪后通敌之罪,然后话锋一转,说不光是许仪后,在日的中国人都对政府不满,如果把他处罚,反显得咱们小肚鸡肠。如果太阁你把他赦免了,显出宽阔的胸襟,大家就会感佩您的度量,说您是仁德之人。家康是最了解秀吉的人,这封信完全号住了太阁大人的脉:秀吉内心最想要的,是别人对他的尊重。果然不出家康所料,秀吉接到这封信,深以为然,加上家康面子大,便不再追究许仪后泄密之罪,只是象征性地申饬了一下,赶回了萨摩藩。
许仪后死里逃生回到萨摩,却一点也没被吓到,依然不改前志,继续为朱均旺的出行奔走。一直到了万历二十年年初,林邵歧终于要扬帆回国了——这时候,偏偏又节外生枝。那时候距离开战已不足三个月,日本的备战进入最紧张的时刻。时任藩主的岛津义弘下令封锁港口,不许闲杂人等进出。林绍歧的船也被扣了下来,藏身船中的朱均旺束手无策。
在危急时刻,许仪后又一次不避嫌疑,挺身而出。他利用自己在岛津家的地位,去见义弘,说商船是用来做买卖的,如果擅自扣留,以后怕没人肯来做生意了。义弘想想有理,便应允了,放林绍歧离开。
做完这些事情之后,许仪后如释重负,临别之前,他写了首诗赠别朱均旺,把臂相泣。两个人知道,这辈子他们没什么机会再相逢了。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难域萍逢几度秋,一朝分首作遐游。
殷勤嘱咐忠君事,尽意叮咛灭寇仇。
知汝归成苏子景,岂宜还作李陵秋。
霜台若问尘中事,惟道斯民苦尚忧。”
诗句情真意切,其中“殷勤嘱咐”、“尽意叮咛”等语,无不浸透许仪后拳拳爱国之心。他以苏武自况,即便身险蛮夷之地,志向不改,他不求名亦不求利,心愿,正是诗中最后一句“惟道斯民苦尚忧”。
许仪后一辈子没取得过任何大明的功名,也没被授予过任何大明官职,羁旅海外的他却拥有令许多大明官员汗颜的爱国情怀。他对大明所付出的一切,都是自发的,是对故国朴素真挚的热爱,没有指望过会有任何回报。谈及壬辰战争,各路史家都会摆出汗牛充栋的史料,津津乐道于战事攻伐,或是政治上的折樽冲俎;但我们不该忘记,在战争前夕,曾经有这么一位中国人,以布衣之身,当国难之前,默默地为他的祖国立下了一份绝大的功劳。
万历二十年一月十六日,林绍歧离开萨摩藩。朱均旺怀揣报告,藏在船舱底部,生怕被人发现。这一路风高浪急,朱均旺苦不堪言,这种生活他一过就是四十多天。一直到了二月二十八日,这条船终于抵达福建大岞湾。这时距离朱均旺离开大明,已经有十五年了;距离日本向朝鲜正式开战,还有四十四天。朱均旺登陆之后,顾不得身体虚弱,径直去找福建军门张汝济,把许仪后的报告递交给大明官方。
这份报告对大明朝廷来说,极其重要。报告里不仅介绍了秀吉意图吞并朝鲜、入侵大明的计划,而且给出了详细的出兵路线图、动员兵力、战争起因与日本诸藩对战争的态度。更可贵的是,许仪后——或者是郭国安——还专门提及了日军的作战方式和应对策略。报告里说对付倭寇,应该用“水陆互攻,日夜并杀。斯时也,倭不及饱食,丽不及为应,途分主客,后无援兵,不习水战,不敌火攻。”这个建议,对大明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与后来朝鲜战局的进展惊人地相似。日军的失败,正是由于“不习水战”,后勤补给困难,才在中朝联军“水陆互攻”的攻势下一路溃败。
这份报告获得了大明官员的盛赞,说“预说今日之事,合如契卷内中所云”。这份报告传到朝鲜后,朝鲜人也说“所论倭贼用兵之事,验之多重。”还一直追问大明使者,问许仪后有没有继续更新。
许仪后、郭国安、朱均旺的事迹证明,无论海内还是海外,中华民族永远不缺仁人志士。在同一时期,还有许多华人象许仪后一样,奋不顾身,尽力将日本即将入侵的阴谋通报大明,从而让明廷对之后的战争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
县志记载
许仪后,化名许三官,吉安县桐坪乡河山村人(开基祖许存庵,元延佑年间自银湾桥河山迁来)。自幼聪明好学,但屡试不第,改习歧黄,医道不凡。常行医于广州、南京和沿海一带。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乘船经广东海面回归途中,被日本海盗挟持至九洲萨摩国。因其医术高明,深得萨摩国主岛津义久喜爱,留在宫廷,并娶妻生子。但他时刻不忘祖国养育之恩,立意除寇除害。于万历十三年(1585),向岛津义久进“协惧哀告”,促成岛津义久诛杀海盗头子陈和吾、钱少峰等10余人,为我东南沿海人民除掉一大害。日本织丰时代后期,丰臣秀吉出兵征讨岛津义久,明万历十五年,义久归降秀吉。丰臣秀吉初步统一日本后,野心勃勃,企图称霸东方,计划先吞并朝鲜,再入主中国。并说:“以吾之志,行事之兵,如大水崩沙,利刃破竹,何国不亡,吾帝大唐矣!”明朝政府对丰臣秀吉的侵略野心,一无所知,毫无抵御准备。
明万历十九年,丰臣秀吉向全国各诸侯发布命令,征召人马,整顿装备,磨刀霍霍,决定翌年春季,集兵名古屋,渡海先侵朝鲜,再犯中国。许仪后从岛津义久那里获知这一情报后,心急如焚,从万历十发处九月三日起,,接连三次向明朝政府发出三通《提报》。第一通《提报》,将日军侵朝、继侵我国辽东的情报,暗中派人送给福建总督“亲览”,但“道阻水长,不知收到否?”他放心不下,于是在同年九月七日,写了第二通“提报”,将丰臣秀吉“翌春渡高丽(朝鲜),征辽东,取北京城”的情报,转送清台(许对福建都是督的尊称),亦末知收到否?念念在怀,日夜忧哭,仰天长叹:“如《提报》未达朝廷,国难民灾,友邦沦陷,仪后有罪矣!”竟“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冥思苦索,惶惶不可终日。”最后,他找曾在广南经商被俘到萨摩,后被卖在福昌寺抄写经文同乡朱均旺(江西临川人),于是写了第三通《提报》,衣他送回祖国。朱感其报国之志,毅然“不惜粉身碎骨,亦要抱此状词上闻,”朱于万历二十年正月十六日偷渡回国,同年二月十八日,将《提报》亲自送到了福建总督手里。很快这封紧急《提报》转到了朝廷。明廷速即与朝鲜联合,作好抗击日本侵略的准备。当丰臣秀吉率领侵略军踏上朝鲜国土,就遭到中朝军民的奋力抗击,侵略军惨败,丰臣秀吉带着残兵败将逃回日本。许仪后的爱国行为,不仅使祖国避免了一场战争灾难,而且使邻邦朝鲜也免遭蹂躏。
参考资料
许仪后 .吉安县人民政府网站.2005\u5e7407\u670821\u65e5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4 14:18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