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健民,男,1944年8月2日出生于上海市,卫星气象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兰州大学教授。
人物经历
1960年9月,许健民进入
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系(2004年更名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习天气与动力气象。
1965年8月,毕业后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长期预报研究室工作(至1969年10月)。
1969年11月,进入中央气象局江西五七干校工作(至1971年5月)。
1971年6月,进入中央气象台工作(至1983年10月)。
1980年6月,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学习大气科学(至1982年6月)。
1983年10月,担任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至1986年3月)。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6年3月,担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总工程师(至1996年10月)。
1987年,东北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期间,他主持了森林火灾实时监测服务。
1991年夏季,江淮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他提出了用气象卫星资料客观有效地监测洪涝。
1996年10月,担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总工程师(至2010年3月)。
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应用气象)。
2012年6月,获得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
2024年11月,当选中国气象学会会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在他主持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工作期间,气象卫星资料在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监测评估,农作物长势监测评估,以及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许健民领导的研究组全面实现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图像的实时、全自动、像元级高精度定位,并开发出20种定量产品,为风云二号卫星观测数据的定量应用做出了贡献。其中在大气运动矢量产品的开发中,他提出了快速算法和在云高度指定中区分薄卷云和低云的新算法。
1986年,许健民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任主任后,注重研究气象卫星资料在天气、气候、自然灾害监测和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的应用。1987年东北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期间,他主持了森林火灾实时监测服务,及时提出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技术和服务措施,及时准确地为中央领导和公众提供了大量有用的火情信息,为灭火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国务院的表扬。1991年夏季江淮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灾害,许健民提出了用气象卫星资料客观有效地监测洪涝,得出了87个县淹没情况和受灾严重程度的比较表,为国务院和民政部提供了准确的水情信息,受到中国国家防洪指挥部表扬。
许健民在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极轨)和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静止)应用系统工程建设中,负责组织方案设计、进行技术协调、组织人员攻关,他领导的研究组,解决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云图高精度定位的难题,使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图像的定位精度达到了像元级,全面实现了实时、全自动、高精度,为风云二号卫星观测资料的应用做出了贡献。
截至2013年,许健民撰写出版著作4本;翻译出版和审核出版译著5本。
人才培养
截至2010年,许健民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南京气象学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等高等院校一共指导博士生10多名、硕士生10多名,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许健民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许健民在气象卫星资料在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监测评估,农作物长势监测评估,以及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他提出在云高度指定中区分薄卷云和低云的新算法,受到国际云导风会议的高度评价。(中国气象局评)
人物观点
科学研究要仔细观察自然现象,要思考自然界的事实为什么存在,是什么道理。如果你能把自然界存在的事实揭露出来,并说出道理,而且所说的事实和道理是别人从未说过的,那么你就做出了创新。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
科学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才有可能观察和理解自然,才有可能获得科学知识。许健民认为,传递科学精神比传递
科学知识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