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济之
安徽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许济之(1880~1967)原名许俊,誓节渡人。曾任皖南行政区协商会驻会委员、安徽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安徽省文史馆馆员等职。1967年病逝。
人物生平
许济之(1880~1967)原名许俊,誓节渡人。自幼入塾,后进学为生员。光绪三十三年(1907)考入江苏省江南高等师范学堂,毕业后应聘在郎溪、铜陵等地任教。民国元年(1912)回乡,历任广德县立一小、二小校长、县立初中教员、县视学员,县教育局长、县立初中校长等职,26年10月因战乱而辍教,济之从教近30年,立身处事,道德文章,一直为县人所推崇,被尊为县内一代宗师。
济之学识渊博,兼擅文、理两科,且谙英语于国文教学,注重选择教材,专选那些情文并茂而又有可取可法之处的古今名篇去教,要求学生“精读熟诵”、“勤写力作”;力戒“贪多无得”、“食古不化”。对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更为重视,教导学生当以爱国爱民为本,做人应当光明磊落,不可乘人之危,落井下石,不可与蝇营狗苟之徒交往。自己言传身教,处处给学生作出表率。济之一生忧国忧民,为拯民于水火之中,30年代他就鼓励并支持三个儿子,先后参加了革命,他的两个儿子长期在广德及相邻区域坚持敌后武装斗争,他也因此受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迫害,抗日战争期间,他在家乡无法存身,只得辗转外地,过着居无定所、食无定餐的流亡生活。有时甚至风餐露宿,倍尝艰辛。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刚回到家,就被国民党县府县长用轿子“请”到县署,要他把三个儿子都找回来,然后脱离共产党为政府做事。济之肃然答道:小孩子18岁以前由父母管教,18岁以后的事则不宜多管。且人各有志,父母也未必管得了,县长碰了钉子,十分恼怒,但鉴于济之的名望,不便立即加害。只好将他暂放回家,暗中派人严密监视。后经济之在国民党政权中任职的学生徐仲甫等人多方斡旋,才得以潜往南京等地躲避直到38年3月广德临近解放时,济之方返回家乡一个山村匿居。
新中国成立后,济之曾任皖南行政区协商会驻会委员、安徽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安徽省文史馆馆员等职。1956年移居武汉之后,与其次子一起生活,曾应聘担任湖北文史馆馆员。1967年病逝。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2 16:2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