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蕙生
原普宁县三都公立高等小学堂任校长
许蕙生(1864—1930年),又名竣元。广东省普宁燎原镇泥沟乡(泥沟村)人。
人物简介
许蕙生少天资聪颖,勤奋读书。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1898年)中秀才。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9年)捐贡元。翌年赴日本东京宏文学院就读。学成回国,献身于教育事业。
许蕙生校长生平
许蕙生(浚元),泥沟村人,生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少时家贫,靠借贷读书,25岁才考入县学。27至28岁求学于广府学宫,补廪生。此后一面设帐授徒,一面自学。34岁(光绪24年)参加童试,成绩乙等,列第3名,取得生员(秀才)的学历。42岁(光绪)32年捐贡元。这时科举已废,适逢他的父亲从槟城汇款来支持,于是便自费留学于日本东京宏文学院博物师范科。学习成绩优良,一年半毕业。
光绪33年,许蕙生43岁从日本学成归来,即受聘到普宁县三都公立高等小学堂任校长。1911年,在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鼓舞下,他按照当时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会规程,组织三都教育会,并写出了<<三都教育会缘起>>。该缘起最后说:“庶集思广益,有以振兴学务,倡导学风。异日者,教育发达,人才奋兴,铸成民国伟大人物。其造福于三都诸青年者,正无量也!”
1913年,蕙生校长49岁了。他辞去三都高等小学校校长之职,把乌石镇废司署改为校舍,创办乌石镇立高等小学校,自任校长兼教员。开学之初,由乌石附近各乡捐款800余元作为开办费。越二年,一面向乌石附近的各乡劝捐,一面申请官厅拨助,共2000余元,结果扩建校舍8间。从此学校规模扩大,学生来者日众。自1913年创办起到1920年止,这7年间,虽然经营诸多困难,但许校长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毕业七届,成绩显著。故当广东省视学李纪芳来普宁观察学务时,曾赠送给他这样的褒语:“此次来普视察学务,所历各校,虽各有困难情形,而毫无经费,卒能坚持不懈,毕业者,首推蕙生所办之乌石镇立高等小学校。具见其苦心孤诣,毅魄热忱!谨赠数言,以之表钦佩。”1922年,因学校讲堂狭窄破漏,故再一次向学校周围诸乡劝捐,结果捐来3000余元,在改建学校后楼和修饰场舍时共用去4000余元,遂负债600多元。1927年,楼前教室破漏,便发动在校学生及其家长献款,但修葺结果,缺欠200余元。合1922年的债额,共负债800余元。而蕙生校长却不馁其志,他用自己每年收入的工资逐步还清了债务。
由于蕙生校长育才存毅魄,故乌石附近乡村的父老和学生都对他赞不绝口。他的学生健在者还不少,如现已离休的普宁教育局副局长卢逢生同志说:“我是蕙生校长的学生,我还记得,他老人家每天晚上总是一手持灯,一手拄杖,反复查巡学生宿舍,关心内宿学生的生活。”西陇乡杜式文同志也讲述蕙生校长教导学生的二件事:“和我同班的有一位是许蕙生的侄儿钟德同学。有一次,他迟到了,未经允许就钻入了座位。许校长一发现,就大声地训斥他,并令其离开教室。一直到钟德同学作了自我检讨,并请求说:‘二伯,请原谅我这一次吧!’之后,许校长才让他坐下听讲。我乡杜敬亭(杜桐),好学聪敏,是许校长的得意门生之一。他作文虽无起草稿,也得到许校长‘秋水为神玉为骨,词源如海笔如椽’的褒语。邻座有一位同学竟然仿效杜敬亭作文不起草稿的办法。许校长看到这位同学错漏百出的文章,便在他的卷上挥笔写出他的七律诗<<夜改国文偶成>>作为评语:
老去脑筋不自持,钟声怕报出题期。
有方难治行文病,无计可题没字碑。
添线妨生弥缝迹,披沙最苦拣金时。
夜深又怪生花眼,错认灯花开几枝。
这位同学经许校长这一次的劝导后,学习不敢偷惰,作文成绩也提高了。”正由于蕙生校长办学时能以身作则,严于管,勤于教,因而在当时全县的25所高等小学校的先后二次较艺中,乌石镇立高等小学校都获得冠军。
1929年,蕙生校长和张崇岳发起,在乌石镇立高等小学校复办普宁县第二初级中学,他被推为校董会主任。1930年,白色恐怖严重,蕙生校长因庇护二中校内学生正当行动而遭国民党反动派的猜忌而避居汕头。
1933年,许校长与世长辞了。现在他的故居“淡庐”中存有他的藏书1300多册,还珍藏着他的杂文、诗歌、对联等手稿。诗歌中首篇是<<守淡铭>>:
天淡愈清,月淡愈明。
天之所重,人之所轻。
君独守此,与我同情。
期君结契,共守斯铭!
这既是他用“淡庐”名其书屋的缘由,也是他自己风格的写照!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27 21:06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许蕙生校长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