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达然
中国历史学家与文学作家
许达然,台南人,本名许文雄,一九四○年生,东海历史系毕业,哈佛硕士、芝加哥大学博士,现任教於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台湾社会史研究。曾得过第一届青年文艺奖(一九六五)、金笔奖(一九七八)、府城文学特殊贡献奖(一九九八)、吴三连文学奖(二○○一)。他的散文具社会意识,现实与人文关怀,理性与感性交融。著有散文集《含泪的微笑》《远方》《土》《水边》《人行道》等。
人物简介
许达然(1940年9月25日—),原名许文雄,台湾台南市人,是一位知名的台湾历史学家与文学作家。
求学经历
许达然是许筱华先生和何富女士的长子,在台南市进学国民学校(现台南市中西区进学国民小学)读小学时,深受邓正宗老师的关怀照顾和言教身教,初中就读台南一中初中部,台南市长荣中学高中部毕业后,考入台中市的东海大学历史学系,师从王德昭杨绍震蓝文徵黎烈文等教授,本科毕业服完预备军官役,留在学校担任助教,得奖学金到美国哈佛大学读书,获硕士学位,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得博士学位,1969年起在美国西北大学 (美国伊利诺州)教书,1980年代也曾到英国牛津大学做研究,主要学术专长是台湾史,特别是台湾社会史、台湾文化史。
他也是以汉语写作的现代文学作家和诗人,创作现代诗和散文,共出版17本文集和1本诗集,部分作品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日文韩文
作品
他致力散文诗歌创作,作品取材社会现实生活,富有哲理和人道精神,风格一扫浮华淫艳的倾向。他的第1本散文集是《含泪的微笑》,也是他的成名作,自1979年起相继出版了《》(1979年)、《吐》(1984年)、《远方》《水边》(1984年)、《人行道》(1986年)、《防风林》(1986年)《同情的理解》等散文集,其新诗《叠罗汉》获吴浊流文学奖新诗奖。
他的作品给读者最深刻的印象是社会意识极为强烈,对社会底层黎民百姓的命运极为关切。他曾极力呼吁散文作家“多创作些主题鲜明,内容带思想,反映时代,包含社会的散文”,鄙视“把残酷的现实当笼鸟玩弄”的抒情散文和“以自为我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名士派小品。许达然的创作的另一个特点是他非常倚重意象和讲究语言的浓缩,这显然是受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喜爱运用暗示、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在意象的选择与营造中渗入自己对人生、社会、历史的理性认识,从而形成他的散文的特殊风格。
文字特色
许达然的散文文字主要有三个特色:(1)简练的叙述。许达然除了早期抒发个人苦闷愁绪之外,其作品大都排除自我情感的发抒,而倾向文明社会或乡土情怀的主题。他的散文表达舍弃纵情的铺叙,而是理性的探索。(2)跳跃的句式。在一个句子里,作者删去了一些多余的字。读者在阅读时,不能顺畅的一目而过,必须动脑思索。除此,他也善用顶真句法,让意思摆荡在声音节奏中。(3)词的活用。许达然经常使用迭字来增强语气,有时更利用文字的外表排列来引发文字潜在的内涵。如《失去的森林》:“它(阿山)不稀罕文明,却被关在文明里,被迫看不是猴子的人人人人人人。”本句以六个人字的并列表现阿山被困住拥挤的人群中,更对比阿山自身的寂寞无聊。
他以英文和中文撰写学术著作,部分论着有中文、日文译本。
他已从美国西北大学 (美国伊利诺州)退休,同时得到该校授予名誉教授称号。
在台湾台中市的东海大学读书时,就与台湾资深左翼作家杨逵相过从,与其他资深台湾作家钟肇政叶石涛郑清文陈映真南方朔等人也颇有交情,并长期担任台湾文学刊物《联合文学》的编辑委员,近年的研究方向也以台湾文学史为主。
2005年11月10日起,他回到台湾的母校东海大学担任驻校专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6 15:05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求学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