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邦光(1781—1833)字汝韬,号策山,泉州三朝铺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生,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乡试中举,十六年(1811年)与
林则徐同榜进士,因文学优等,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长期在翰林院供职,先后任庶吉士教司、会试主考官、湖南学政,官至
光禄寺卿。他的书法名噪一时,内廷绢帖多出自其手。一生著作颇丰,编修《
大清一统志》时,任福建卷编修官。清道光年间泉州进士
龚维琳、
陈庆镛均为其门生。
生平
嘉庆十三年(1808年)乡试中举,嘉庆十六年会试中式,登二甲第七名进士。因文学优等和一手好字改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散馆:清朝选取进士中文学和书法优等者为翰林院庶吉士,再进庶常馆读书三年,期满举行考试,分别授职,馆学也即解散,谓之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许邦光出任顺天府(治所今北京)乡试同考官。嘉庆二十三年,朝廷考查稽察翰林院、詹事府官员政绩功过,钦定许邦光一等第五名,擢升詹事府右赞善,不久转左赞善,再晋升右中允。嘉庆二十四年,为庆祝仁宗60寿辰,朝廷增开恩科,许邦光出任会试同考官。同年,奉旨视察湖南省学政,任内转左中允,严令禁绝请托求情,对下属管束更严。当时有一个姓廖的卫千总依仗权势,经常制造事端,勒索生员财物,利用秋试公榜之机大肆敲诈。许邦光一到任,马上立案审查,依律法办,为地方除一大害。宣宗即位,许邦光晋升翰林院侍讲,回京后又迁侍读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道光四年(1824年),朝廷考核官员,钦定许邦光二等第四名,升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不久转侍读学士,担任日讲起居注官,参与编修《大清一统志》。
许邦光长期在翰林院供职,历任文颖馆、武英殿、国史馆、治河方略馆编修、纂修、本衙撰文、文渊阁校理、咸安宫总裁、起居注总办。在此期间,他曾先后两次充任庶吉士教习,他的得意门生后来大多担任重要职务。
道光十一年(1831年),许邦光出任大理寺少卿,曾负责复审“粤□”一案,与同官再三反复斟酌研究,使100余名案犯免除死刑,得以平反。当时京畿地区灾荒,许邦光赈济灾民,圆满完成任务,宣宗非常高兴,遂任命为光禄寺卿。
许邦光到任不久,母亲林氏逝世,离职奔丧回乡守制。因过度哀伤劳累,一病不起,于道光十三年(1833年)八月去世,享年54岁。
许邦光学识渊博,书法铁划银钩,挥洒自如,名噪一时,内廷绢帖多出其手。
著作
许邦光一生著述丰富,有《二思堂史论》、《诗文稿》、《使湘小草》、《榕轩诗赋钞》、《国史拟稿》等十余种。《榕轩诗赋钞》手稿被他曾外孙、举人陈仲瑾收藏。1989年,许邦光外裔孙曾纪华与陈仲瑾次子陈泗东把《榕轩诗赋钞》连同许祖淓《聊中隐斋遗稿》合编成《许邦光父子遗集》。
许邦光宅在泉州城西三朝巷,中有藏书楼。书斋之外有山水园林,为城中名园,今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