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靖华,男,1929年6月28日(一说7月1日)生于江苏南京,祖籍安徽歙县
许村,
美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地中海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院士、地质学家。
人物经历
1944年,国立中央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毕业后考入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
南京大学)地质系。
1948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并获学士学位;同年赴美留学。
1963年—1967年,在
纽约州立大学和加州大学任教。
1964年,任加州大学教授。
1967年,移居瑞士,任教于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历任副教授、教授。
1975年,任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部主任。
1986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外籍院士。
1988年,当选为地中海科学院院士。
1990年,当选为中国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院士。
2004年10月,受聘为南京大学高级讲座教授。
2007年9月,任河南大学环境与健康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2007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2008年,任河南大学环境地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20世纪50-60年代,许靖华以地幔密度变化和地壳均衡作用解释盆地和地槽的成因,并通过混杂岩的研究,推动了对汇聚板块边界地质作用的认识。在沉积学领域,对浊流沉积、白云岩化、潮滩、湖泊沉积和沉积盆地的演化等方面,均有创造性的成果。70年代以来主持了深海钻探一些航次的工作,发现和证实了“地中海盐度危机”,根据对白垩纪末生物绝灭事件的研究提出“新灾变论”,根据阿尔卑斯山脉沉积学的研究提出中生代特提斯古海洋的历史等,成为古海洋学的奠基人之一。
截至2020年7月,许靖华已经发表论文450篇,出版著作20多部。
许靖华有着多项专利技术。如他发明的“过滤-水转化器”是污水处理的革命性技术,“毛细管灌溉技术”将使缺水的荒地变绿洲,“石油回采技术”缓解了石油能源危机。
许靖华担任了许多国际科学合作项目的领导者,如JOIDES海洋钻探项目、上地幔项目、岩石圈项目、全球变化项目以及内蒙新疆西藏的国际考察项目等。
人才培养
2004年,在返回中国受聘为南京大学讲座教授后,开设《现代科学发展史》公共课。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许靖华是原
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河南大学校长
许心武之子。许靖华第一任妻子露芙因车祸去世,第二任妻子名克里斯汀,许靖华有一女儿伊丽莎白、一儿子马丁·安德烈斯。
人物评价
“许靖华在海洋地质、沉积学和大地构造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汪品先院士 评)
“许靖华是一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华裔地质学家,他渊博的学识、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在地学诸多领域的杰出贡献,令世人钦佩。”(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 评)
“许靖华在地质学的若干重要领域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推动了石油地质学、沉积学、钾盐地质学、古气候学、古海洋学、板块构造学和阿尔卑斯地质学等地质学科的发展。”(
黄汲清院士 评)
“许靖华一向热心于中国国内地质学的发展与前进,在一些地球科学的时代性进展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叶连俊院士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