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江泽民创作经济学著作
《论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是江泽民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时间是2009年4月。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1983年8月至2008年11月间江泽民论述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问题的重要论文、报告、讲话、文章共27篇,附录2篇。20世纪下半叶以来,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对世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江泽民始终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就加快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作出了大量重要论述。2008年10月,江泽民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上发表题为《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的重要论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作了总结,对信息技术产业未来发展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探索。本书收入了江泽民作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主管部门领导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关注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问题的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江泽民在这方面的重要思想和理论成果。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2008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上发表题为《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的重要论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作了总结,对信息技术产业未来发展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探索。这些重要思想和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推进我国信息化进程,加快我国科技创新步伐,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帮助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和推进信息化的重要论述,我们将江泽民同志在不同时期的相关论著汇编为《论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一书。
作品思想
《代序》(2008年11月8日) 这是江泽民同志会见《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学习研讨会代表时的讲话。讲话回顾了作者对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问题进行长期研究的历程,阐述了发展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建设信息技术产业强国的目标和任务。讲话指出:信息技术产业是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是国际竞争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把握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趋势,抓住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加大信息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把信息技术产业政策放在经济政策体系的优先位置。讲话特别指出:要把信息化作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核心,积极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带动和提升武器装备的体系对抗能力,加快信息化军队建设步伐。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2008年10月28日)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第10期上发表的论文。文中论述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世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特征,提出了新时期发展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战略和政策取向。论文指出:信息技术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是新军事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我们应立足中国国情,树立全球思维,超前研究部署,统筹规划安排,明确产业定位,提出和部署新的发展战略,不失时机地实现信息技术产业的新跨越。我们必须坚持自主可控、开放兼容、融合集成、军民互动、市场导向、跨越发展的方针,实现信息技术产业从规模速度型向创新效益型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道路。我们要瞄准技术前沿,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发挥国内市场优势,以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坚持在开放中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注重政府和市场联动,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我们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注重发展微电子、计算机、软件、关键元器件及其材料等核心基础产业,以及宽带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信息服务等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我们要完善信息技术产业政策,把信息技术产业政策放在经济政策体系的优先位置,突出政府的有效引导,明确战略方向,制定市场规则,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突破核心技术、提升创新能力。
《美国、加拿大电子工业考察报告》(1983年8月10日) 这是江泽民同志率团赴美国、加拿大考察后给国务院的报告。此次考察是我国派代表团对美国、加拿大两国电子工业进行的首次考察,时任电子工业部部长的江泽民同志担任代表团团长。报告指出:我国电子工业科学技术落后,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同时,应该利用国际有利形势,争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引进人才。这是提高工作起点、加速发展我国电子工业的重大措施。报告提出四点建议:(一)积极引进美国、加拿大电子技术,以集成电路、计算机为我国电子工业的主要发展重点,首先突破;(二)探索在美国开办研究发展公司,作为吸收和引进美国技术的一种重要形式;(三)加强人才交流,开展合作研究;(四)争取利用合资经营的形式,引进技术,学习经营管理方法,并努力进入国际市场,学会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提高我国电子工业水平。
《振兴我国电子工业》(1983年9月11日)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章。文中就发挥电子工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建立合理的电子工业产业结构、集中力量抓好重点项目、推进科技进步和智力开发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文章指出:电子技术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加快电子工业发展,使电子工业部门成为军事电子技术装备部、国民经济电子技术装备部和人民文化生活电子产品供应部。大力开发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生产资料类产品,已成为电子工业发展的一个紧迫问题。必须坚持为重点建设和各行各业技术改造服务的方向。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有取有舍,集中力量抓重点,抓最关键的技术,抓最重要的产品和对全局影响最大的建设项目。要从全局和战略上考虑,坚决缩短战线,分清主次缓急,做好统筹安排。文章强调,科学技术进步和智力开发是电子工业赖以发展的基础,人才开发是关键,要努力造就高水平科技人才。
《逐步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电子工业发展之路》(1984年2月21日)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电子工业厅局长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报告分析了我国电子工业面临的新形势,阐述了我国电子工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设想和“六五”计划后两年的任务,提出了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强调要逐步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电子工业发展之路。报告指出:电子技术是当代先导技术,代表着新的生产力。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发展和应用,关系到一个国家新技术革命的广度、深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电子工业必须在产品技术上实现战略转变,在产业结构上实现重大变革,在人才结构上要有重大变化,各类人员知识结构也必须相应改变。电子工业要在推进我国新技术革命中发挥作用,关键是加快自身革命,不但要有“量”的增长,更要在电子工业领域率先应用微电子技术改造现有各类产品,使其有一个新的“质”的转变。在发展道路上,要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点,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力求跨越某些传统工业发展阶段以赢得时间。报告提出了发展我国电子工业的总设想,要求到2000年实现电子工业年总产值比1980年翻三番,主要产品和生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工业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这个目标比当时国家要求各国民经济部门达到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技术水平超前10年。
《电子工业对外贸易及其发展方针》(1984年8月20日)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国际贸易》杂志1984年第8期上发表的文章。文章指出:电子工业是发展异常迅速的一门新兴工业,其技术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技术进步进程,其自身发展必须先行一步。我们将结合重点建设和技术改造积极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技术引进既要适合我国电子工业实际情况,又要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有利于增强我国自力更生能力;在平等互利的条件下通过多种途径择优引进。我们的技术引进,不仅会注意引进先进的单机、生产线等“硬件”,也将会更加重视引进“软件”,包括购买技术诀窍、专利、技术资料、制造图纸等。
《加快发展我国计算机工业》(1984年9月5日)这是江泽民同志在计算机展览会记者招待会上讲话的摘要。讲话指出:没有电子计算机就没有现代化。电子工业部已经确定,把电子计算机列为发展电子工业的战略重点之一,并把微型计算机作为一个突破口,促进电子计算机工业全面协调发展。要坚定不移地贯彻面向应用的方针,通过抓应用促进科研和生产;要努力提高科研、设计、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国产化水平,建立我国计算机工业;要采取分阶段发展、跳跃式前进的创新战略,走中国式的电子工业现代化建设道路;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统筹规划,择优支持;要坚持对外开放,引进技术和资金,推进技术进步;要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以微型计算机应用和制造为重点,根据需要相应发展大中小型计算机;要大力加强计算机服务业建设;要坚持改革,简政放权。
《振兴电子工业,促进四化建设》(1984年9月16日)这是江泽民同志在《红旗》杂志1984年第18期上发表的文章。文章分析了世界新技术革命形势下我国电子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国电子工业必须采取的重大措施。文章指出:电子科学技术具有易于与其他科学技术结合、向许多领域渗透的特性,其广泛应用能够促进其他方面科学技术进步,引起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乃至人类生活的深刻变革。文章强调,加快发展我国电子工业,必须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坚持改革,勇于创新,认真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切实解决电子工业的战略地位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统筹规划,加强行业管理;实行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和采用世界先进科技成果。
《开创电子工业为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新局面》(1985年1月28日)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电子工业厅局长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报告指出:在“七五”期间,电子和信息产业要实现两个转移,一是把电子和信息产业的服务重点转移到为国民经济、为四个现代化建设、为整个社会生活服务的轨道上来;二是电子工业发展要转移到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装备为主体的轨道上来。实现两个转移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工业体系的必由之路。为此,要处理好电子技术应用和电子设备制造的关系、新兴电子工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军品和民品的关系。努力抓好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装备、软件等重点领域发展,突出重点、择优扶植,加强科研和生产的结合,主动搞好协作配套。为加快电子工业发展,报告要求搞好电子工业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下放企业,发展经济联合,推进社会化、专业化大生产;进一步对外开放,走引进、消化、开发、创新的路子,提高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起点。
《认真研究解决我国电子工业建设面临的问题》(1985年6月1日) 这是江泽民同志率团赴日本考察后给国务院报告的一部分。报告指出:应该加强电子工业建设宏观控制,克服过于分散现象。对一些需求量大的重要产品生产能力建设,要在国家统筹规划下集中进行,走大生产的路子。应该调整科学技术工作结构,加强生产技术和专用生产装备研究开发。科研开发要走“兵”要精、“武器”要好的路子,要集中资金,按照发展重点,建设和改造几个装备精良的研究所,提高其活力,使研究机构真正起到开拓者作用。要按照微电子工业特点,注意工业结构纵向综合和横向综合的趋势。
《我国电子工业发展战略问题》(1985年6月5日)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1985年《中国机械电子工业年鉴》上发表的文章。文中分析国外电子工业发展趋势和我国电子工业现状,论述发展我国电子工业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采取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文章指出,我国电子工业既面临着严峻挑战,又存在良好的发展机会。在挑战和机会面前,制定并实施相应发展战略和对策,加强宏观指导,确是当务之急。要处理好电子技术应用和电子设备制造的关系,坚持把应用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处理好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坚持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及其发展服务;处理好军品和民品的关系,坚持保军转民;处理好计划指导和竞争的关系,在统筹规划下提倡和鼓励竞争,在开展竞争中加强引导。文章强调,我国电子工业的战略目标是:以电子工业“翻三番,超十年”,保国民经济翻两番。文中就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具体对策和措施。
《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问题》(1989年5月26日)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89年第6期上发表的论文。文中分析了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论文指出:进入80年代,世界电子信息产业以磅礴的气势高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更广泛地渗透到国民经济和军事应用的各个方面,信息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一种资源。电子信息技术是振兴我国经济的一种有效倍增器,是现实渗透性最强、发挥作用最大的新技术。要通过调整产业政策,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摆到国家战略重点的位置上,要立足于自己的力量,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引进技术为辅,着眼于国家长远利益,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关系,借鉴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结合我国情况,有所发明,有所创新。论文强调,电子信息产业要走集约经营、规模经济的发展道路,要把产业从当前分散、重复的状况逐步引向联合。
实现金融管理电子化》(1993年6月1日)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时讲话的要点。讲话阐述了建立金融卫星通信网、实现金融电子化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讲话指出:实行金融电子化,控制现金流通量,有利于防止和减少因为现金管理不严而产生或加剧的腐败行为,现金供应压力也可以大大减少。讲话强调,金融管理不能搞相互分割、相互封锁,应该搞现代化的矩阵式管理。要下决心把金融卫星通信网搞起来,这可以说是我们金融管理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这不仅仅是个管理问题、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我们国家和社会安定团结,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健康顺利发展。
《加快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2000年3月3日)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参加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的党员负责同志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讲话就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深刻变化和严峻挑战提出了应对的基本方针。讲话指出:信息网络化迅速发展,对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我们要抓住信息网络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快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在经济、社会、科技、国防、教育、文化、法律等方面积极加以运用。同时,我们也应该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化带来的严峻挑战。领导干部必须加紧学习网络化知识,高度重视网上斗争问题。我们的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群众工作,都应该适应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对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
《在第十六届世界计算机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2000年8月21日) 讲话回顾了20世纪科技革命的辉煌成就,论述了信息技术对21世纪人类发展的作用。讲话指出:我们应该深刻认识信息技术的伟大力量,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发展。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其重要作用正在与日俱增。各国信息网络化水平目前还很不平衡。发达国家具有信息技术优势,拥有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成为信息富国;发展中国家信息技术相对落后,在信息化方面相对贫困。发达国家有义务在技术、资金、人才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他们的信息化进程。讲话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信息产业,正在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我们的战略是: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水准,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
《努力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2000年12月11日)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讲话指出:信息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高技术战争,是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军事变革,实质上是一场军事信息化革命。信息化正在成为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信息化战争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战争形态。我们必须乘国家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之势,在加强军队机械化建设的同时,加快军队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发优势,努力争取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推动我国信息网络快速健康发展》(2001年7月11日)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法制讲座上的讲话。讲话分析了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对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提出的新问题,提出了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搞好对信息网络的管理工作,以推动信息网络快速健康发展的任务。讲话指出:要充分认识依法保障和促进信息网络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立法,加强信息网络方面的执法和司法,积极参与国际信息网络方面规则的制定,加强信息网络管理人才的培养。
《加快我国的信息化建设》(2001年8月25日)这是江泽民同志为《中国信息化探索与实践》一书所作的序。文章指出:信息化是一场带有深刻变革意义的科技创新。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把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摆在重要战略位置。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全社会的协同,抓紧建立和完善与信息化相适应的宏观调控和管理的体系结构。要加强信息和网络安全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努力提高信息和网络安全的研究开发水平。必须重视提高全民族的信息化知识及使用能力,通过信息化建设,使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一个大的提高。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2002年11月8日)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报告的一部分。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建设信息化军队》(2002年12月27日)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讲话的主要部分。讲话分析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及其战略影响,就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进行了全面论述。讲话指出: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的核心。人类社会的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转变为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将成为军队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非接触、非线式作战将成为重要作战方式,体系对抗将成为战场对抗的基本特征,太空将成为国际军事竞争新的战略制高点。我们要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军事斗争的准备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快我军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建设信息化军队,全面提高我军的威慑和实战能力。我们要正确处理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关系,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推动军队信息化加速发展。要努力推进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复合发展,争取用20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军队机械化,使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再经过30年的发展,完成建设信息化军队的战略准备。我们必须着眼于科学技术及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高度关注未来可能出现的重大新技术,注重技术创新,争取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和装备,锻造我军信息化作战的“杀手锏”。我们要以提高信息化作战能力为目的,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军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我们必须按照未来战争的要求,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努力把握微电子、软件和计算机产业的技术主动权》(2006年12月10日) 这是江泽民同志与我国微电子、软件和计算机领域的部分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和专家座谈时的讲话。讲话回顾了我国微电子工业发展的历程,指出了我国微电子工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讲话指出:微电子工业不仅是电子工业的基础,而且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靠我们自己。从长远发展看,我国应该有自己完整的可控的软件技术体系和计算机技术体系。不建立起这两个体系,我国一些关键领域的信息安全就难以保障。软件人才是软件发展的核心和基础。软件产业发展,既要立足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建立新型产业体系,更要兼顾技术创新、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就业安排,力争走在世界前列。讲话强调,加快微电子、软件、计算机等产业发展,形成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增强核心技术能力,是国家战略层次的问题,要体现国家战略的驱动作用。要采取强有力的组织措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避免各行其是、分散操作,争取在一个较短时间内逐步取得技术主动权。
出版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7 22:05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