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高濂,明代戏曲作家。字深甫,号瑞南。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活于
万历(1573-1620)年前后。能诗文,兼通医理,擅养生。高濂爱好广泛,藏书、赏画、论字、侍香、度曲等情趣多样。此外,高濂还有《牡丹花谱》与
《兰谱》传世。想起明人
李日华一首题画诗云:霜落
蒹葭水国寒,浪花云影上鱼竿。画成未拟将人去,茶熟香温且自看。这画境,大概可作高濂之写照。
作品原文
①高子曰:“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故《记》曰“君子无故不去琴瑟。”孔门之瑟,今则绝响,信可贵矣。古人鼓琴,起风云而来玄鹤、通神明而阜民财者,以和感也。今徒存其器,古意则亡。欧阳公云器存而意不存者,此耳。夫和而鸣者声也,参叙相应者韵也,韵中成文谓之为音。故音之哀乐、
邪正、刚柔、喜怒,发乎人心,而国之理乱、家之废兴、道之盛衰、俗之成败,听于音声,可先知也,岂他乐云乎?
②知琴者,以
雅音为正。按弦须用指分明,运动闲和,气度温润,故能操高山流水之音于曲中,得松风夜月之趣于指下,是为君子雅业,岂彼心中无德、腹内无墨者,可与圣贤共语?世人悦于听乐,而无味于琴者,悦其声之淫耳。乐用七音而二变,与宫徽联用,故声淫而悦耳。琴用五音,变法甚少,且罕联用他调,故音虽雅正,不宜于俗。
③今人不究意旨,不亲明师,不讲谱法,不娴手势,遂使声之曲折,手之取音,缓急失宜,起伏无节,知声而不知音,运指而不运意,奚取弹为?
④有等务尚花巧急骤,夸奇逞高,不求法度。准绳之中有敷畅悠扬之妙,操多散声以类
箜篌;巧取按声,以同
筝阮;大失雅音,重可笑耳。孰知散、按间出,清以
泛声,谓得中道。今之俗弹,更易不常,变朴为浇,求异于人,不知法古,是为抱琵琶而同伶人,岂古圣贤所谓修身养性、理其天真意哉? (有删改)
注释:①阜:增长。②雅业:高雅的爱好。③淫:过分,过度。④等务:不同的。⑤敷畅:发扬。⑥散声、按声、
泛声:音乐术语。⑦浇:浮薄。
作品翻译
高子说:琴意味着禁止,能使人去掉邪念,思想纯正。所以
《礼记》载:君子没有特殊原因,不会离开琴瑟。
孔府的瑟,堪称绝音,实在太珍贵了。古人弹琴,是因为与感情产生了共鸣。现在只留下
古琴,古人的那种情感已经不存在了。欧阳公说:器存而意不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啊。
物体振动而发出音响,称为声;有一定的次序和节奏,称为韵;韵律成文,才称为音。所以,琴音体现的哀乐邪正、刚柔喜怒,完全来自人的思想。
故国家的治乱、家庭的兴败、道德的盛衰、民间的乐苦,听听琴音就可以预先推知了,这难道是其他乐器表现得出来的吗?懂琴的人,以高雅的琴音为纯正,按弦时,用指一定要分明,奏出高山流水。般优美的乐曲,从手指下产生松风夜月般悠闲的情趣,这就是君子高尚的爱好,那些心中无德、腹内无墨的小人,岂能与圣人贤人相提并论!
世俗人喜欢听一般音乐,对琴音却不感兴趣,是因他们只喜欢
靡靡之音的缘故。一般音乐有宫、
商、
角、
徵、
羽、
变宫、
变徵七个声调,其中两个变调,与宫调、微调联用,所以声音悠长而悦耳。
古琴只用宫、商、角、徵、羽五个调子,变化很少,而且少与其他调子联用,所以,琴音虽然古雅、纯正,却不适用于民间。
可是,弹琴只有“三声”是关键:
散声、按声、泛声。泛声,要根据琴徵选音,不借助于压弦,得到自然的乐音,可模仿上天的声音,是清纯的乐音。散声,让乐律在地下回响,弦按律来调整各音顺序,这是模仿地上声音,属于昏浊的乐音。按声,或抑或扬全在于人,
人声清音
浊音兼而有之,所以,按声是人的声音,是清音浊音兼备的乐音。
当今弹琴的人.不深究琴音所达的意境,不向高明的琴师求教,不讲谱法,不熟手势,致使琴音的曲折、手指按音的轻重缓急失度,起伏没有规律,只知道弦响之声,而不知饱含意蕴的琴音,只知机械地运指而不知要蕴情于中,难道这种弹法是可取的吗?
有人追求花样巧妙速度急骤.并自夸技艺精湛,而不遵循一定的法度准绳。为了让音乐悠扬美妙。在操琴时多用散声,类似
箜篌;巧用按声,同于筝、阮,却大大地失去了
古琴庄重高雅之音,实在太可笑了。
殊不知散声、按声相互交替,中间再配以清丽的泛声,这才是弹法得了正道。现在民间弹
古琴,变化无常,将淳朴之音变得花巧,以求与人不同却不知虚心地效法古人,就好比抱着琵琶就是乐师,这难道符合古代圣贤修身养性的道理吗?大概太天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