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空
僧人
证空(1177~1247),净土宗僧人,字善慧房,谥号鉴智国师。加贺权守亲季之子,久我通亲的侄儿。于14岁成为法然上人之门人并受到重视,于1198(建久9)年得到法然帮助撰述《选择本愿念佛集》。建保年间成为西山善峰寺主持,人称西山上人,其流派被称为西山派
生平简介
证空上人法号善慧,乃法然上人的上足弟子;可谓宿缘深厚,其来有自,有十一面观音示现之称。十四岁时即不肯接受戴头冒的成人仪式,而主动请求进入法然上人之门剃度出家,法然上人喜获麒骥,欣然为其剃度,提携膝下,亲自调教。其生性俊逸,慧解天然,一旦见闻,无不悉皆通达。亲炙上人有二十三年之久,具承法然上人的宗义;于善导大师之《观经疏》特别喜好,深加钻研,经常阅览,曾读破三部。法然上人撰述《选择集》时,负责勘文之役;并尝代替上人前往当时宰相藤原兼实的府第讲说净教。又曾为天皇、皇太后授戒,历代天皇曾先后赐以「弥天国师」、「鉴知国师」等徽号;而此《镇劝用心》即是应当时道觉亲王之请所写。其德行学识之厚,深受皇室尊崇。
法然上人往生前曾交代弟子们,若于法义有不知,可询问证空上人;其受法然上人之器重可知。
其往生之正因满足,而正行亦精进,每日称名六万遍,虽至半夜亦不睡眠,晓更即起而暗诵法门、称念佛号,未曾懈怠。七十一岁时预知时至,于十一月二十六日早上即披袈裟,与大众同声读诵《阿弥陀经》,诵毕便敷演本愿法门,之后于本尊前向西,念佛至正午,合掌端坐往生,灵瑞亦多。
其所创建之寺院有十一座,著述甚富,有百卷之多。弟子颇盛,皆各主一方。
主要著作
白木之念佛
自力之人者色彩之念佛也:或以大乘之悟彩色,或以甚深领解彩色,或以戒彩色,或以调静身心彩色。有定散色彩之念佛则往生无疑而欢喜,无色彩之念佛则不得往生而悲叹;此之悲喜皆自力之迷也。
《大经》所言法灭百岁之念佛,《观经》所言下三品之念佛,皆是毫无彩色之「白木之念佛」也。善导大师释本愿文之「至心信乐」谓之「称我名号」,亦是成为白木之心也。
《观经》下品下生之机者,佛法世俗二种善根皆无之无善凡夫故,毫无彩色也。何况死苦所逼,已成茫然,三业皆无正体也。一生皆是恶人故,平生之行皆无可凭;临终死苦所逼故,止恶修善之心,大小权实之悟,不能措心;起立塔像之善,此仪不契;舍家弃欲之心,此时难起;实是「极重恶人,无他方便」也。虽然教其领解他力,念名号之不思议;然而被苦所逼,次第失念之故,转教口称而言:「汝若不能念者,应称无量寿佛。」此时虽然意业茫然,然而十声称佛,声声消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蒙「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之益。此义者:就机而论,毫无道心,亦无定散之彩色;只随善知识之教,别无贤能,是白木之念佛而往生也。譬如牵幼儿之手而书写文字,岂小儿之高名耶!下下品之念佛,亦复如是:只随善知识及弥陀之意,但以口称而得往生也。弥陀之本愿特殊,苦行难行之愿行,皆为五逆深重之人故,五劫兆载之愿行,缩于失念位之白木之念佛,无穷之生死缩于一念,僧祇之苦行成于一声也。
又《大经》所言三宝灭尽时之念佛,亦是白木之念佛也。其故者:大小乘之经律论,皆隐于龙宫,三宝悉灭,阎浮提之冥冥众生,唯恶之外,无善之名,教导戒行之律藏先灭故,依何而有止恶修善之心乎!说明菩提心之经卷亦灭故,依何经而发菩提心乎!世上无知此理之人,亦无习知之道。故唯有定散色彩皆失之白木之念佛、六字之名号,住于世上也。善导大师言:「尔时闻一念,皆当得生彼。」此机之一念十念而往生者,佛法外之人,只以白木念佛之力而往生也。
由当时大小经论兴盛故,彼时众生,虽有上根利器之人,然而下根之我等,与三宝灭尽时之人无异;世犹佛法流布之世,而身独三学无分之机也。虽有大小经论,无勤学之志;如斯无道心之机者,虽遇佛法,亦无其益。虽生佛法流布之世,然而既不能持戒,亦难修定慧,正显示机之愚劣无道心也。
虽如是愚身,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者,佛之愿力悉皆圆满故,此即白木念佛之益也。就机而论,安心起行,诚然甚少,前念后念皆愚也。妄想颠倒之迷,随日而深,日夜皆被恶业烦恼所吞缚之身中所出之念佛者,虽烦恼不灭、亦毫无定散色彩之称名,然前念之名号中,摄尽诸佛万德故,能生不受心水泥浊所染之无上功德也。
不顾此心,信称念必生,而常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者,即是本愿之念佛也,此名「白木之念佛」。
念佛之行,不论机之净秽,不论罪之轻重,贵贱智愚,但称念者皆得往生之行;而自力根性之人,以定散之色彩为指南,无色彩之念佛则以为不得往生而视为徒然。莫作此想,应舍自力根性,而向他力门。若能如是,则证悟大乘之人、深入经藏之人、净持戒律之人等,其所念佛,皆不违于本愿,此之分别,应善加明辨。
(《敕修御传》第四七卷)
证空上人作,慧净法师译
【译注】
证空上人十四岁进入法然上人之室,成为常随给仕之弟子,于净土法门彻入无遗。为令时众易闻易知故,常以「白木之念佛」之喻,说明本愿念佛之义。
「白木」即是原木之意,未加任何颜色之彩绘。
镇劝用心
原文
1.睡而明一夜,报佛酬因之榻即明;
觉而暮一日,弘愿内证之里即暮。
2.根力顽莫生却虑,佛摄下根之誓已成;
行业乏莫致狐疑,经要十念之言是验。
3.急励乎喜,正行精进故;
懈倦乎快,正因圆满故。
4.徒论机善恶,不忘于正觉之强缘;
益搁自堪否,可仰于深重大悲耳。
【译注】
此《镇劝用心》之文简洁扼要,意味无穷;可谓本愿之心要,他力之精华,安心之极致,化用之良方。
此文分为四段,其所显示者:
第一段:生佛不二,机法一体。
第二段:第十八愿,圆满成就。
第三段:业事成办,安心满足。
第四段:不顾自身,唯凭弥陀。
然此文乃「日式中文」,故有人不易领会,试解译如左:
1.一夜之眠,卧在弥陀救度之床;
一日之醒,行在本愿功德之中。
2.根机虽劣莫顾虑,弥陀救度下根之誓愿已经成就;
念佛虽少不须疑,大经乃至十念之约束已经灵验。
3.努力称名可喜,念佛之正行精进故;
懈怠疲倦亦快,往生之正因圆满故。
4.莫徒然谈论自己是善是恶,而忘失弥陀无条件之救度;
应舍自己能与不能之计度,完全凭靠弥陀深重之大悲。
又,小栗宪一法师将此文修饰成词赋的体裁,而作其所著《净宗教旨》的总结,文词雅丽,甚易朗朗上口,如左:
1.睡去一夜兮,卧在光明摄取床;
醒来一日兮,坐在常行大悲场。
2.根机虽劣兮莫卑下,佛有拯救下根之大悲;
行业虽疏兮莫疑虑,经有乃至一念之要文。
3.称名可喜兮,佛恩报尽故;
不称亦喜兮,业事成办故。
4.宜顾身之分限兮,
勿忽佛之冥见兮。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02 00:46
目录
概述
生平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