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品
汉语词语
译品,读音yì pǐn ㄧˋ ㄆㄧㄣˇ,指翻译的作品。可供大家更好的理解原著内容。
词语解释
翻译的作品。 鲁迅 《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附来信:“可是,有时候,依照译品内容的性质,为着保存原作精神,多少的不顺,倒可以容忍。”《新华文摘》1985年第2期:“如郭大力、王亚南翻译亚当·斯密,贺麟、朱光潜翻译黑格尔,周建人等翻译达尔文,杨东莼等翻译摩尔根,都是目前所能达到的较高水平的译品。”
杂志名称
《译品》简介
《译品》(Selected Translations of Book Reviews)是一份公益性电子书评杂志,旨在介绍国内尚未译介的国外重要图书,传递多元化的学术与思想。《译品》团队从全球各大报刊中精选书评文章,组织译者翻译成汉语,经过多次校对审核,最终制作成宜于阅读的电子书,供大家免费阅读。
《译品》的历史
《译品》项目酝酿于2011年1月,索萨、萧潇、叶子等几位热爱读书、喜欢翻译的朋友聚在一起,筹划共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实事。laotan123、薄锦、简单、刘彦青等朋友陆续加入,从内容、排版到美编,各方面人员俱全,一份电子刊物呼之欲出了。终于,在2011年5月23日,《译品》第一期面世。
作为双月刊,迄至2012年年底,《译品》已有十期杂志面世。设立的栏目有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文化、人物、海外中国等;共计翻译书评文章120多篇,近500万字;涉及的语种有英语、日语、德语、法语;书评内容涉及到的国家和地区遍布全球各大洲;涉及到的事件远至公元前的历史,近至当下时事。
两年里,已有80余人参加过《译品》的翻译、校对和编辑工作。编辑中坚持时间最长的有萧潇、laotan123、秦淮南等;薄锦、中钧、孟渔等人虽然参与编辑工作的时间不算长,但对《译品》做出了重大贡献。参加翻译校对的人员中,盛洋、灵晴、琼月、Samuel、未小根、老余、秦宏伟等人历时最久,体现出很高的责任感和公益精神。
译品团队还在中道网的支持下,组织过一些读书会,邀请过胡德平、赵树凯等学者,胡允桓、李阳等翻译界前辈。
《译品》“大事记”
2011年01月25日: 《“环球书评”天下公译招募计划》 发布。
2011年2月—4月:经团队成员多次讨论,正式将杂志名称更名为《译品》,并确定杂志多项细节。
2011年4月11日:参加胡德平新书读书会,讨论《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
2011年5月20日:百岁老人周有光先生欣然应允担任《译品》杂志顾问,并为《译品》题词:“要从世界看国 家,不要从国家看世界”。
2011年5月23日 : 《译品》创刊号发布,知名媒体人笑蜀亲自为《译品》撰写创刊词《基于热爱·为了公 益》。发布后立刻获得吴稼祥等多位学者的推荐。
2011年7月3日: 《译品》邀请翻译界前辈胡允桓、
李阳两位老师参与“译品读书会”,讨论胡允桓老师的著作《译海求珠》,并通过微博现场直播讨论内容,与网友互动。
2011年7月31日: 《译品》杂志LOGO发布。
2011年10月16日: 《译品》团队举行第三次读书会,与北师大“农民之子读书会”的同学一起讨论赵树凯著作《农民的政治》。
2011年11月16日:“80后”袁伟时老师通过微博向网友推荐《译品》杂志。
《译品》的现状
《译品》目前以英语、日语稿源为主打,孜孜不倦地追求翻译品质,尽可能去除影响阅读的翻译腔,使《译品》译稿文从字顺,被更多人接受。
《译品》的运作
译品团队一直强调,《译品》不仅是一份杂志,它更是一个实践性的公益平台。他们着力在实践中培养对事情的耐心和责任感,共同营造互相尊重、诚信守诺、充分交流、合力协作的民主氛围。《译品》每一篇稿子的出炉都建立在充分沟通商榷的基础上。在选稿、翻译、校对、审读过程中,编辑、译者、校者及时沟通,反复商榷,直至发布。
《译品》和中道网
《译品》并不从属于中道网,中道网也不干预《译品》的操作流程与杂志内容。但中道网作为一家学术思想网站,在理念上与《译品》高度一致。中道网为不仅为《译品》提供网络技术支持,在中道网上开辟了“译品频道”,还为译品团队的读书交流活动提供场地和后勤保障等支持。《译品》杂志的文章,中道网可独家转载。
《译品》的版权
虽然是纯公益项目,《译品》一直严肃看待版权问题。团队中有专门的版权编辑,每一期选好书评文章后,他们就会向原杂志和作者写邮件,申请授予版权。而大多数文章都获得了版权。
任何媒体转载《译品》的文章,都需得到译品团队的书面同意,否则会被视为侵权。
下载阅读方式
当期下载:进入中道网首页,点击右栏的《译品》发布图案,即可下载。译品新浪微博会及时发布《译品》每一期的上线消息。
往期下载:进入中道网的“译品频道”,点击《译品》相应期数的封面,即可下载。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7 09:46
目录
概述
词语解释
杂志名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