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武初名绛,字忠清,自署蒋山佣。明亡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是清初著名思想家、学者。著述甚丰,领域甚广。是书为其所著《音学五书》之二。顾氏此书遵陈第《诗》无
叶韵”之说,虽对宋人吴□《韵补》没有辨争,但也全不用吴氏之说例。以三百篇所用之韵,参互考证,证以他书,处处相符,明古读之本音,不随文牵就故名《本音》。
每诗皆全列经文,注其音于句下,凡与今韵相合者,则注曰:《广韵》某部,与今韵相异者,即注曰:古音某。较明人
陈第《毛诗古音考》更为周密,然较江永之古音韵研究则又疏略,故江氏在《
古韵标准》中辨正此书颇多对此书辨正颇多,但江氏合于顾氏者十分之九,不合者仅十分之一。南宋以来是书之功在于使“南宋以来,随意叶读之谬论,至此始一一廓清”,不因江氏之书而废此书,当以江书辅正此书。
毛奇龄逞博争胜,于此书多有诘难,乃
文人相轻之举,实不足为定论。
国朝顾炎武撰。《音学五书》之二也。其书主陈第诗无叶韵之说,不与吴?或《补音》争,而亦全不用?或之例。但即本经所用之音互相参考,证以他书,明古音原作是读,非由迁就,故曰“本音”。每诗皆全列经文,而注其音於句下。与今韵合者注曰“《广韵》某部”,与今韵异者即注曰“古音某”。大抵密於陈第而疏於江永。故永作《
古韵标准》,驳正此书者颇多。然合者十九,不合者十一。南宋以来,随意叶读之谬论,至此始一一廓清,厥功甚巨。当以永书辅此书,不能以永书废此书也。若
毛奇龄之
逞博争胜,务与炎武相诘难,则
文人相轻之习,益不足为定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