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寺
云南蒙自新安所镇的寺庙
诸天寺是位于云南蒙自新安所镇南屯街西北隅的寺庙。据寺中现存《常住田碑》载,始建于明嘉靖初年,寺内现存铜钟的年款是嘉靖四十二年( 1563 )。
地理环境
诸天寺始建于唐朝,是九华山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它坐落在狮子峰南侧一平坦之地,海拔1100余米。诸天寺背靠狮子峰顶,右边紧依翠峰,左边天华峰将其环峙。
寺院历史
其后,清嘉庆八年( 1803 ),道光二十二年( 1842 )重修。原有山门、观音殿、大雄宝殿、左右圣母、伽蓝殿、后殿(斗神殿)、两厢等建筑。占地面积 2000 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山门、中殿、后殿及两厢。山门屋面为单檐歇山顶,五架梁木构架,施角科及平身科斗拱,坐斗小巧,昂枋透雕精细,座山门玲珑剔透。
门头横额上书“诸天古刹”四个楷书大字。中殿为单檐歇山顶,九架梁,抬梁与穿斗式木构架,通廊式建筑。三开间、三进间,通高 6 米,面阔 16 米,进深 12 米,斗拱质朴,少装饰,用材粗大,施平身科斗拱。两厢位于中、后殿之间,为单檐硬山顶,七架梁,前廊式建筑。之间有一石井,四棵古柏苍翠依然。后殿为单檐歇山顶,九架梁,抬梁与穿斗式木构架,前廊式建筑。三开间、三进间,通高约 8 米,面阔 15 米,进深 9 米,台基高 1.2 米。坐斗小巧,不起承重作用,昂枋均为精美的透雕,层层叠叠,图案为鹿、如意、卷草等,匠心独到。角科昂、翘雕刻龙凤,龙在上、凤在下,栩栩如生,直冲云霄。后殿两边山墙正面上下均为须弥座,台基为垂带踏道,前廊柱础为灯笼形。
诸天寺建筑雄伟高大而风格各异,山门与后殿做工精致,为清代建筑。中殿风格古朴用材粗大,斗拱起承重作用,为宋式做法。寺内存一铜钟,为国家三级文物。据《续蒙自县志·艺文志》载:“新安所城南诸天寺内有一巨钟,嘉靖四十二年,临安卫指挥官李逢亨,百户曾伦土官禄祈等铸”。
1983 年,蒙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布局
诸天寺分前后两大殿。左右旁开 两间寮房,为生活居住处,合成四合院状。两大殿前低后高,中有石阶相连。寺院周围土地平旷,可种地、养花。大殿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存前殿和寮房三间,高僧一人。每天自己种菜、砍柴、生火做饭。念佛参禅,晨钟墓鼓。时有香客居士慕名而来,旅居其间,祛病消灾,异常灵验。
诸天寺地处林海深处,环境幽静,静如处子,没有电,没有路,隐秘在茂密的丛林山峰之间交通不便,远离现代商业气息,香火寂寥。终日与山林野径为伍,出入与烟霞为伴。幽静、冷清、完全是自然的生存状态,是一处绝佳的修身养性之地。
诸天寺背靠狮子顶峰,视野千里,它又是登高远望的绝佳之处。四周的天华峰、天蟾峰、翠峰、天柱峰等几大高峰。群峰拱卫,比肩而立,巉岩峭拔,壁立千仞,雄险俊秀。
每至山雨初停,斜阳夕照。诸天寺方圆百十里境内,其山峦起伏,云卷云舒,吐纳万象之状,尽收眼底。更可见佛光、山峰叠影、蓝云、海市蜃楼等奇幻异景。诸天寺四周有飞龙洞、百象洞、文殊院、石洞等禅林寺庙。还有“狮峰夕照”、“天蟾望月”、“猪八戒背媳妇”等著名景点组成。
相传,唐朝诗人刘禹锡于会昌年间,长安革新失败后,又值身患顽疾。寻仙访道来到狮子峰下的诸天寺,吃了高僧所赐的萝卜,病即痊愈。后又被狮子峰美景所吸引,遂不愿离去,故至今留下“刘禹锡不归处”,“刘禹锡后悔处”等。
附录
唐朝刘禹锡
《九华山歌·并序》。序云“九华山,在池州青阳县西南。九峰竞秀,神采奇异。昔余仰太华,以为此外无奇;爱女儿荆山,以为此外无秀。及今见九华,始悔前言之容易也。惜其地偏且远,不为世所称,故歌以大之。”
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气势不死如腾仙。云含幽兮月添冷,日凝晖兮江漾影。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长在无人境。轩皇封禅登云亭,大禹会稽临东溟。乘木累不来广乐绝,独与猿鸟愁青荧。君不见敬亭之山广索寞,兀如断岸无棱角。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九华山,九华山,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
参考资料
诸天寺.百度地图.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9 15:04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寺院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