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1年进入文化馆工作后,62年开始学习锣鼓书,并担任音乐队伴奏,63年起自学锣鼓书创作与作曲,发表短篇《望囡圄》。 64年参加“上海之春”演出锣鼓书《王婆骂鸡》,65年自编自曲自演锣鼓戏《阿坤移沙》在市汇演中获优秀演出奖;78年向南汇曲艺团团长胡善言认师,事后又向全上海20多位民间艺人收集40多年来锣鼓书唱腔和相关历史,在此基础上系统整理了《锣鼓书音乐唱腔》,事后,一直担任全区锣鼓书传承培训的辅导及研究工作。
2004年起,担任锣鼓书保护机构民间社团“海曲乡音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负责锣鼓书的普查、研究、申报工作以及全区锣鼓书培训工作:2006年担任南汇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办副主任。
二、展演作品:上世纪末由本人作曲和教唱的锣鼓书《唱不尽我们的感激情》展演于上海武警会堂,市委副书记陈至立在场观看;新世纪由本人作曲的《抗击非典夺胜利》展演于南京路步行街,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在场观看;参与创作并作曲的《真情献给城里人》展演于襄阳公园国庆游园活动,市委副书记刘云
耕在场观看;本人作曲并教唱的《桥》展演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海市副市长杨晓渡在场观看。2006年编创的锣鼓书打击乐《鹦鹦调》还为吉尔吉斯坦共和
四、出版:《望囡圄》、《红花朵朵》发表于市群艺馆《演唱材料》;编著锣鼓书《说唱常用曲调》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出版;撰写《上海锣鼓书》2007年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参加《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上海卷》辑编“锣鼓书”等,97年于北京出版。编写论文《试论锣鼓书艺术特点》、《祝伟中的锣鼓书演唱艺术》、《锣鼓书传承的思考》等发表于《上海艺术界》、《群文世界》等刊物。
过去锣鼓书艺人的传承方法一直是口授心传。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做了前人从未做过的事,先后编写了适应业余演员的培训教材《锣鼓书唱腔音乐》、适应中小学生的普及教材《走进锣鼓书》、适应大学生的普及教材《锣鼓书十六讲》等。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先后到过南汇、上海、奉贤、金山、松江、闵行、嘉定以及浙江省平湖市,寻访了20多位锣鼓书老艺人采访录音,了解历史,又到南汇和市区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上海和北京的新华书店,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南汇在锣鼓书保护中获得的三大荣誉:“中国民间艺术(锣鼓书)(1996年)之乡、锣鼓书列为文化部民族民间文保工程29个试点项目之一(2004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6年),这三份申报材料和基础资料,第一撰稿人均出自本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