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学锦
中国科学院院士、勘查地球化学家
谢学锦(1923年5月21日—2017年2月24日),出生于北平,勘查地球化学家,应用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名誉所长。
人物生平
1923年5月21日,谢学锦出生于北平(现北京),原籍上海市。
1928年—1933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1934年—1937年,就读于辅仁大学附属中学(现北京市第十三中学)。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平沦陷后,谢学锦的父亲愤然南下。
1938年,随母亲和弟妹颠沛流离,经香港、上海,取道越南,于1940年辗转到了昆明,与时任资源委员会叙昆铁路沿线探矿工程处总工程师的父亲团聚,后又随父迁云南昭通。他先后在北平、上海(沪江中学)、昆明(天南中学)和昭通(昭通中学)完成了他的中学学业。
1941年,考取内迁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两年后转入化学系。
1945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迫,赴重庆小龙坎动力油料厂工作。
1946年,进入重庆大学化学系。
1947年,从重庆大学化学系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之后受聘于南京永利硫酸铔厂任技术员直到南京解放,其间参加了永利硫酸铔厂护厂及保护矿产测勘处设备和资料、反对迁台、迎接解放的革命斗争。
1949年,谢学锦的父亲谢家荣读到发表在《Economic Geology》上的一篇勘查地球化学的文章后,向谢学锦指出,这是一门很有前途的学科,并派谢学锦前往安徽做地球化学调查。
1950年,进入解放后的南京矿产测勘处化验室从事矿石分析工作。
1951年,与徐邦梁一起赴安徽安庆月山进行了中国勘查地球化学的首次实验,发现了铜矿指示植物——海州香薷。
1952年,随着地质部的成立,谢学锦被从南京调到北京,参与创建地质部地球化学探矿研究室,担任工程师。
1956年,进入当年成立的地质部地球物理探矿研究所(1979年更名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担任化探室主任。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平反。
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地质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副所长,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0年—1984年,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副所长。
1984年,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名誉所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谢学锦开创了中国的勘查地球化学事业,提出并全面部署和系统指导了中国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建议开展调查与科学相结合的地质大调查计划,提出了中国76种元素地球化学填图和多目标多尺度地球化学填图计划。发现了铜矿指示植物海州香薷,与前苏联学者各自独立地发现了热液矿床原生晕分带序列,提出了国际领先水平的中国地球化学填图和金矿勘查理论与方法技术、泛滥平原沉积物作为全球地球化学填图采样介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深穿透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技术、油气化探理论与方法技术。
1958年起,谢学锦与邵跃合作开始了长达7年的热液矿床原生晕研究。他亲赴辽宁青城子铅锌矿,用化探方法发现了隐伏矿体。大量的工作实践最终使他们与苏联学者各自同时独立地发现了热液矿床原生晕的组分分带特征,提出了通用的分带序列。这在当时是该领域内与苏联并列的世界领先水平。他们对原生晕形态、规模、内部结构的统一描述方法和术语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找矿效果极为显著。他于1964年写成了《地球化学岩石测量的理论基础与工作方法》,全面总结了原生晕的研究成果,由于种种原因,此书未能出版,且在传阅过程中大部散失,仅其中一章《地球化学岩石测量的工作方法与解释推断方法》发表在物探所的内部刊物上,得以保存下来,成为中国20世纪60—70年代化探工作者必读的文章和工作手册。
20世纪80—90年代,除了部署和指导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外,谢学锦还着重进行了金矿的化探找矿研究,解决了金矿化探中的粒金效应等一系列国际上找金的关键问题,为中国金矿勘查中上千吨金矿的发现奠定了基础。1993-1995年间由谢学锦主持的“环境地球化学监控网络与全国动态地球化学填图”项目为全球地球化学填图采样提供了典范。依据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获得的大量数据和他所主持的国家攀登项目“找寻难识别及隐伏的大矿、富矿的新战略、新方法、新技术基础性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提出了地球化学块体的新理论和“迅速掌握全局,逐步缩小靶区”的一整套矿产勘查新战略。
进入21世纪,谢学锦开始研究全国76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填图——了解化学元素周期表上76种元素在中国大陆表层的分布,为查清中国矿产资源和环境的监控与治理提供可靠的资料。
根据2021年6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网站显示,谢学锦在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表论著180余篇,代表性论著有《铜矿指示植物海州香薷》《区域化探》《金的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战略与战术》《地球化学块体—概念和方法学的发展》《中国地球化学图集》《Some problems, strategical and tactical in international geochemical mapping》等。
谢学锦广泛联络中国国外勘查地球化学家,共同倡议在中国建立全球地球化学填图研究中心,在他全力推动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于2016年5月12日在中国成立,成为中国地球化学研究进入世界一流水平的重要标志。
根据2021年6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网站显示,谢学锦先后获得国家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谢学锦的父亲谢家荣是矿床学大师、石油地质学家和经济地质学家;母亲吴镜侬早年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擅长绘画和音乐。家庭中浓厚的学术和艺术氛围给了谢学锦一生以重大的影响。
1998年4月13日,谢学锦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被车撞飞,骨盆和双腿粉碎性骨折,失血3000多毫升,生命垂危。但75岁的他与死神顽强抗争,在大量输血和手术,置入钢板、钢钉后,终于转危为安。在他身体还不能动弹的时候,就开始躺在病床上打电话、看资料。当他刚能在病床上靠坐时便让人做了一张在病床上工作的专用小桌,开始工作,要求外出参加学术会议。
人物评价
谢学锦治学严谨、求真务实、勤奋探索、为人师表,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地质科学事业,培养了一批地球化学杰出人才,是中国地质工作者的杰出典范。他的一生是开拓创新的一生,是殚精竭虑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中国科学院评)
谢学锦是中国勘查地球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把他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勘查地球化学事业,为祖国的矿产勘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矿业报》评)
参考资料
谢学锦生平.中国科学院.2018-03-27
谢学锦 应用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2 16:1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