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良
中国男导演
谢家良,1970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安市,中国编剧、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2007年执导的电影《我的哥哥安小天》被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唯一的献礼影片。
人物介绍
谢家良,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70年代生于福建省福安市。
历程:
先后做过美术、场记、导演助理、副导演、统筹、执行导演等工作,2002年开始独立导演。
荣誉:
2007年电影《我的哥哥安小天》被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唯一的献礼影片。
2008年电影《我的哥哥安小天》第四届北京体育电影周开幕影片。
2014年9月电影《地图》入围第17届奥本国际儿童与青少年电影节(17TH AUBUR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FOR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最佳影片提名。
主要作品
1、电影《姐姐》—————————2004年
2、电视剧《生死相随》——————2005年
3、电视剧《酒民胡四海》—————2006年
4、电影《我的哥哥安小天》————2007年
5、电影《满园春色》———————2010年
6、电影《地图》—————————2013年
7、电影《异性合租的往事》————2016年
内容介绍
1、《姐姐》
《姐姐》是一部以“心灵的洗礼和觉醒”为主题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在富足家境中长大的城市小孩,在随父亲乡下探亲的过程中,认识了隔壁邻居沉默寡言“姐姐”,从开始调皮捉弄她,到逐渐了解她被她所生活的贫困环境所震惊,内心接受的一场洗礼,孩童善良的本质逐渐展现。影片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是一部很抒情的作品,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先后上映,获得了广泛好评。
2、《生死相随》
革命烈士詹如柏与马立峰为题材的革命电视剧《生死相随》的拍摄。这部反映闽东苏区革命斗争的电视剧,是在福建省宁德革命老区霍童镇拍摄的,它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闽东革命为背景,真实再现了闽东革命先列为创建闽东苏区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的艰难历程。剧中所有场景全部选在闽东。谢家良说,拍摄这部革命题材电视剧时时常想起小时候从老人那里听到过的一些革命故事,故事与童年印象糅合后,闽东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葱郁的原始森林、壮观的山川河瀑、奇特的丹霞地貌、辽阔的疆海滩涂都被充分展示出来;还有畲族群众的凤凰装、银头饰、佳期酒、乌米饭、对山歌等独特的民族风情习俗,以及海上连家渔船、村野山民的农耕生活,都为这部电视剧注入了丰富的地域色彩。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诗酒文化历史的国家,酒不仅是饮料,更是文化、是生活、是人生、是社会。酒不仅渗透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渗透着人的思想、 情感和灵魂。《酒民胡四海》以酒为媒,通过胡四海、杨英雄、罗健三个“酒党”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婚姻状态、不同的事业情势和不同的人生境遇,说酒话, 道酒情,演酒事,看酒民,力图以轻喜剧的方式,展现社会众生相,演绎出一幕幕笑中有泪、泪中有笑的酒文化、酒世界。
我的哥哥安小天》讲述了女孩安彤与有智力障碍的哥哥安小天生活在一起。安小天的存在使她无法像普通女孩子一样工作生活,甚至造成了她和男友孙文乐之间出现了分手的危机。但安小天思想单纯、情感真挚,使安彤及周围的人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目的和生活态度,并使他们发生了诸多积极的改变。影片以“关注智障人士,帮助智障家庭”为主题,通过智障人士的质朴、自然、真诚、善良与现代人的喧闹、物化、冷漠、孤独的强烈碰撞,呼唤对人性的思考。影片真执感人,也充分体现了胡锦涛总书记有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示精神,表现出社会各界对残障人士的关注和爱心。电影由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执委会、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上海皓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拍摄。被2007年世界特奥会作为唯一的献礼影片,电影的男主角安小天由智障人士雷俊申本色演绎,充分诠释了特奥“你行,我也行”的精神。
我的哥哥安小天》在2007年9月开始在全国上映,感动了无数观众,获得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
5、《满园春色》
电影《满园春色》是一部针对社会老龄化趋势以敬老院为背景,聚焦于老年人喜怒哀乐的生活状态,同时隐晦的呈现出老年人内心的纠结。
电影《满园春色》于2011年10月23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新闻发布会暨影片的首映礼。
本场首映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芳华和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节目的文燕作为特邀主持。而自星光大道红遍中国的歌手杨光也前来献歌捧场。
到场的除国家老龄委及下属各部领导外还有除主演之外的各界艺术家。
观影后,中国北京电影制品厂原厂长祖绍先先生还专门为本片发表了一篇题为《黄昏礼赞》的评文,高度赞扬了影片题材的选取,将影片比作“‘喧嚣’的商业电影充斥下的一抹难得的‘宁静’”;“这个时代真正值得关注的一类电影。”
中国人的本就是‘落叶归根’,而善始善终也是中国人自顾传承的文化理念。对于生育养育我们的父母,我们则更应该多去关心他们,体会他们。
答《视觉艺术》采访
【编者按】人口老龄化是一场人口革命,这场革命将给全球带来巨大的挑战。非洲人说;“一位老年人去世,如同一个图书馆的焚毁”。此谚语的含义非常深刻。英国硬壳虫乐队的一支歌唱道:“当我64岁时,你们还需要我吗?还供养我吗?”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说,“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是的,21世纪老年人仍然会受到供养,21世纪仍然需要老年人。”真正对于“老年”这个题材的影视作品却为之甚少,老年影片《有人在么?》(Is There Anybody There?)被搁置10之久,国内相似题材影片更是然而,老年题材电影《满园春色》却是这其中一部,这部由青年导演谢家良指导拍摄的电影一开机,便受到了众多的关注。
谢家良,先后著有《姐姐》、《生死相随》、《酒民胡四海》、《我的哥哥安小天》等多部反应市井民众生活的影片,多以社会敏感人群为线索主题,作品简单质朴,却总是意味深长,引人思考。
“坦然面对死亡。敬老院应该是人生的最后一站,人不管到哪里都一样要生活。只是换个环境生活罢了。”有多位老艺术家亲历加盟的老年题材片《满园春色》,讲述了苏州河畔一幢不起眼的小楼里,主人公张小斌不顾自身健康,与敬老院的老人们和家人之间喜怒哀乐的情感故事,故事虽不是述说传统美德的伟大光芒,却从点点滴滴的平凡生活中体现了人性的伟大。就像刚拿到故事大纲时,第一个刺痛我们的字眼一样:“孝”。父母将我们抚养成人,除了责任和义务之外,更多的是出于对自己骨肉的深切的爱,可是作为子女的我们,当父母步入暮年之时,我们又该用何种方式来回报他们呢?
“电影是在记录生活中残缺的美。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
谢家良 访谈
ART VISION:据我所知谢导是酒香世家,爷爷和爸爸酿得一手好酒,可您却选择学习导演。能谈谈您最初是怎样选择从事这个行业的吗?有什么原因吗?
谢家良:酿酒世家谈不上。其实酿酒的是我最后一个爷爷,我父亲最后过嗣他门下做他的儿子。我有三个爷爷,亲生爷爷在我父亲十岁不到就不在了。领养父亲的第二个爷爷是个木工,虽然父亲因为家族财产问题净身出户,所谓的财产只是农村的几亩农田而已。虽然父亲离开了,但是爷爷还是把我们当家人。也对我特别好,每到寒暑假我最盼望和他在一起,只有他能给我一些零花钱。这就是我的家庭背景,所以在农村这种家庭是不受人尊重的。可以想象我的童年和成长困难重重,只有盼望尽早离开家乡,一直延续到我学习美术。其实这和现在做导演没有太大的关联。但是,过早知道人间冷暖对现在我的创作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ART VISION:从幼年学习美术到后来的影视编导,您的作品给人感觉应更注重于画面中对于美的塑造,无论是《我的哥哥安小天》,还是我们即将观看到的《满园春色》,您觉得早年学习的美术专业对您现在的导演工作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谢家良:美术是留住生活中瞬间的记忆,电影是记录生活中流失的记忆,两者是共通的。学过绘画的导演在拍戏过程中都会有意无意的在构图、色调和陈设道具上会有所要求。但是,电影还是要讲故事懂得控制好节奏。不能一味追求画面完美,把主业给搁到一边那就自恋了。我觉得一部电影的好坏,一定是在故事和节奏作为前提,完美的画面在电影中只是锦上添花罢了。我倒是不觉得我的电影中画面有多美,毕竟现实生活中周边环境,都不是根据你的要求能设计的。电影也一样它是真实的,有些时候不需要刻意追求所谓的完美。也可以说:电影是在记录生活中残缺的美。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
“电影的另一个主题:坦然面对死亡。敬老院应该是人生的最后一站,人不管到哪里都一样要生活”
ART VISION:《满园春色》这个作品集结了一大批分量级的电影老艺术家加盟,那么您在写剧本的时候心里已经定下这些演员人选或者想到在哪里拍摄了吗?
谢家良:是的,前年我和陈茂林老师吃饭那时他第二次退休,所以心情不是很好。我就想找一部老年人题材的片子让他去散散心。当时在上海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就赶紧去敬老院体验生活,和张小斌的原型聊天。我问他: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崇高?他笑着回答:我只是在完成我应该做的工作。当我说道你是无意之间在积德时。他没再笑了,淡淡的回答我:我把这些老人当作自己的父母没想那么多。直到开始写剧本时,我突然想到卢燕老师,和黄素影老师。可是非常遗憾,由于种种原因这部电影卢燕老师没能参加,直到现在我还是非常希望有机会能和卢燕老师合作。在电影筹备过程中她多次打来越洋电话给我的鼓励,让我几次从困境中走出来。整部影片都在上海拍摄的,外景都在苏州河沿岸。我在上海生活了近20年,对上海有感情。能感受到苏州河的变迁折射着上海的巨变,那里也是上海贫富差距鲜明的写照。把这样一部题材的影片搁到那里再合适不过了。
ART VISION:电影《满园春色》的英文名字叫做《HELP THE OLD HELP YOURSELF》,影片中张小斌诠释了这么一个帮助老人就是帮助自己的一个典型,现实生活中我们这样的典型多么?
谢家良:多,非常多。社会进步了在现实面前,总有些人会淡漠了亲情忘记了“孝”,于是就会有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比如:好风尚我们应该去学习,就像“五好家庭”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就值得去大力推广。不好的风气我们也要去接受和面对,最后尽量说服他们回归。
ART VISION:您是怎么看待“身为子女,当父母进入暮年,该如何回报他们的付出”这一问题呢?
谢家良: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生活中哪有那么多苦大仇深的事情,更何况是面对给你生命的人。人老了都会有失落感、恐惧感,有时候无理取闹是需要引起子女关注。只是子女为生活的压力四处奔波,在一起的时间少了缺少沟通,造成误解到最后形成矛盾。沟通沟通不沟不通,多站住对方的立场考虑。不管你现在生活多么富贵,身份多么显赫。总有一天你也会老去……关心和珍惜身边的朋友和亲人,等你老了他们也会用同等的关心和珍惜来回报你。这就是电影的主题。引用剧本里的一句台词:不要等到有钱了,也有时间了,老人也走了。那时候晚上做梦想到父母千万不要觉得有愧!人都是自私的,但是对待父母不能有一点的自私。我女儿两岁不到,我懂得做父母的辛苦。我在戏里特别用了一段独白,应该可以说明一些事情:孩子。哪天你看到我日渐老去,身体也渐渐不行,请耐着性子试着了解我……如果我吃的脏兮兮,如果我不会穿衣服……请耐性一点……你记得我曾花多久时间教你这些事吗?如果,当我一再重复述说同样的事情……不要打断我,听我说……你小时候,我必须一遍又一遍的读着同样的故事,直到你静静睡着……当我不想洗澡,不要羞辱我也不要责骂我。你记得小时后我曾编出多少理由,只为了哄你洗澡……。
ART VISION:在越来越备受关注的老年人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同样是一部以“老年”为题材的电影,那么您觉得和其他同类题材的电影有什么区别么?您是如何理解并处理这些区别的?
谢家良:最大区别就是这么多老艺术家加盟,每个都是有故事的主要演员。不是蜻蜓点水,在当活道具用。还有电影的另一个主题:坦然面对死亡。敬老院应该是人生的最后一站,人不管到哪里都一样要生活。只是换个环境生活罢了。天堂也一样,也有苦恼也有快乐……不要把它想的多么可怕。对于老人来说,走的轻松就是人生一个完美的句号。
ART VISION:拍摄这部影片最困难和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
谢家良: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困难就不谈了。但我还是要感谢那些有意和无意给我制造麻烦的人,让我在不同时期得到历练。然后,有趣的事情还是比较多。可惜我经常看不到,都是收工后听同事说得。平时在现场对词、走戏时笑料还是比较多,笑声不断气氛很好。毕竟那么多老艺术家在一起演戏,想法也多笑话也不少。我一直把他们当“老小孩”看,他们对我也很好。大家对创作欲望还是很强的,让人感动。
“我不会刻意去做某一个题材,但有些题材值得你去关注,一般周期都会在一两年”
ART VISION:对于平时的创作,您会从哪些方面来激发您的灵感?
谢家良:没事经常找不同的朋友喝酒聊天,听他们的心声。灵感不是一个人在家能憋出来的。生活中有很多可以让人感动的素材,只要用心感受周围和身边的朋友,灵感还是不定时会存在。我不会刻意去做某一个题材,但有些题材值得你去关注,一般周期都会在一两年。然后再去找不同的方式去论证它存在的价值。
ART VISION:著名画家何水法有一副作品《满园春色》,是否和这次您指导的这个胶片电影有关系?
谢家良:没有,只是一种巧合。至于片名到现在还有争论,但我觉得“老来俏”也是一种时髦的延续。《满园春色》也是“老来俏”的一种注解。这部电影里的老人都很时髦,个个衣裳亮丽、生机勃勃,不管是90多岁的黄素影老师,还是年近80岁的郑毓芝老师。他们丝毫不会因为年龄原因,把本来该释放出来的美给收回去。岁月可以催人老,但是心情愉悦完全可以留住岁月。所以,我让老人们用激情唱歌,让欢快的歌声把最后的时光留住。同时也让老人们相互关注,真情的互助让敬老院的老人每天都在忙碌。在这里的老人都不会孤单寂寞,可以没有烦恼,包括面对死亡的恐惧。这是我想要得效果。
ART VISION:您是如何看待当代的电影艺术的。
谢家良:每个人的经历和阅历不同,所呈现出来的作品也不一样。不能总在别人的豆腐里挑刺。既然电影已经存在了,肯定是有存在的道理,至于本质如何可以探讨。当然,重要的是应该包容和允许不同题材和风格的电影存在,这样才能“满园春色,百花争艳”。我一直这样完成每一部电影,也用这样的方式去看每一部电影。毕竟能拍电影的人都不容易,电影不是一个人的艺术。总之,我尊重和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6、《地图》
2011年1月,电影《地图》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左旗地区正式开机拍摄。
‘雄伟壮阔’往往伴随着的就是‘高处不胜寒’。
在《地图》拍摄期间,剧组几乎每日都要行进数百公里的路程取景。往往是出门时天黑、归来时天亦黑。而沙漠地区的严冬季节对于整个来自南方的剧组团体来说无疑也是一大考验。摄影机上冻、柴油上冻、甚至连保温桶装的餐点不及时送到的情况下也会上冻。而这些困难都是在整个剧组的强大凝聚力下变得毫无影响力。
剧情
一个流浪汉遇到了一位爱听故事的老奶奶,他用聪明的才智得到了老奶奶的茶,晚餐和温暖的床。但老奶奶最后说:“你这么聪明为什么还要流浪?”
小杰、石头和宝力格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经常比划着墙上的地图,反复研究路线。对阿拉善和北京两地的直线距离充满了无限遐想和希望。最后他们决定自己赚足1万元,带上爷爷奶奶走出草原。
当看到 “装备”精良的摩托车“挖锁阳”大军进驻草原,他们的第一个计划刚开始就立刻宣告流产。第二个计划是到沙漠里寻找“沙漠玫瑰”,由于年幼无知加上缺少常识,小杰和石头迷失在沙漠里和死神擦边而过……。
虽然面对重重的困难孩子们却始终坚守,用幼稚的方式乐观地去实现诺言,去完成一个永远不能完成的任务……
孩子们对草原外边的世界充满无限憧憬,他们有可能会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聪明的流浪汉。
电影《地图》讲述:一场接一场“寻宝”的闹剧,在三个不到10岁孩子身上一次次发生……最后他们找到真挚的友谊。中国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以及普遍存在的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内心追求家庭的团圆又迫于生活压力的无奈进行思考。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5 18:28
目录
概述
人物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