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毛
天津美院国画系特聘教授
谢小毛,中国书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天津美院国画系特聘教授,河南省美协会员等,在诗、书、画、印各个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出版过多部专集,2013年,天津美术出版社《中国当代名家画集。谢小毛卷》出版发行,有20余万字的评论及其他文章发表于专业报刊,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各种国家级展览,其篆刻作品还曾随神舟七号飞船遨游太空,是国内有影响的书画篆刻家之一。
谢小毛艺术简介
出生
1963年生于河南武陟县。受父熏染,自幼喜图画。1983年始学习书法篆刻,1996年被焦作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1年结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
经历
书法篆刻作品先后参加三、四、五、六、七、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全国一、二、三、四届篆刻艺术展,全国首届、二届楹联展、西泠印社一、二届全国作品评展、全国六届书展,首届全国隶书展,99《中国书法》年展,三届墨海弄潮展,应邀参加首届、二届国际书法篆刻艺术展,当代青年篆刻家作品邀请展,同一方印展,当代古典细朱文印风展,经典与当代书风--全国获奖书家提名展,首届、二届当代流行印风展。多次在全国及省市各种展赛中获奖。论文入选全国隶书学术讨论会,山水画入选第一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河南省第一届山水画展,河南省首届中国艺术展,河南省十一届花鸟画展等。多家专业报刊及省市电台、电视台专题介绍。先后多次在山东、广东、甘肃、河南等地举办个展。出版有《谢小毛篆刻作品集》、《谢小毛书画篆刻》、《谢小毛作品集》、《二谢堂艺丛》等。有十余万字的评论及其他
文章散见于专业报刊。
现为中国书协会员、河南篆刻创作委员会委员、河南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山阳印社社长等。
作品展览
2013年9月18日上午,由中共焦作市委宣
传部、焦作市文化新闻出版局、焦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
办,焦
作市群众艺术馆、焦作市书法家协会、焦作市美术家协会、焦作市博物馆承办的“《当代名家画集——谢小毛卷》首发式暨谢小毛书画篆刻汇报展”在焦作市博物馆开幕,焦作市委宣传部、市人大、市文联等单位领导及各届人士3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此次举办首发式的《当代名家画集——谢小毛卷》,是天津美术出版社在海内外享有“大红袍”美誉的系列丛书,也是书画出版行业具有影响力的顶级出版物。该系列画集素以选题严格著称,入选者均在中国近当代美术方面有一定影响。
作品评论
谈谈谢小毛的篆刻
□傅京生
《一》
那是他的尊师至友,夜深人静,他觉得那集子中的古人会纷纷入梦。
小毛篆刻的主要特点,是有平行的排饰,但又不受平行排饰的制约,而是利用印文自身在结构上的转折回环,造成一种一气呵成、顺流而下的气势。他的篆刻,是刚利的刀刻出来的,但是却又是有血有肉的。所以,他的篆刻,其印面图形内部结构的疏、密、松、紧、直、曲、方、圆,就不仅能构成一个严整有序的空间,而且还往往形表气脉贯通,意象犷爽多姿,给人以浩然洒脱的精神心理震撼。这就是小毛把篆刻艺术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有精神心理活动的活物来运作的有力明证。
《二》
我喜欢小毛的《中正平和》、《刘战伟印》、《吴刚私印》等印,这些印小中见大,能使我们感悟到它们的美,并不仅仅是印章自身之美,还能使我们通过这些印章,感受到被一种特定大气磅礴的气韵中正平和的精神所感染。他的这些印章,章法在合规蹈矩之中,一切线条的处理又都能顺其自然,故使其刀法,也就就自然而然地溶入了他的生命的奔腾、呼叫、爆发与喷射,从而使他的篆刻的线条显得挺拔、淳厚、有力。一言以蔽之,小毛的篆刻虽是质朴平实的,但实质上却是清雄、博大而内蕴深厚的。
小毛是一个有现代人的思维,热爱现代生活,但不断追随古风的人。他的艺术,是在现代人的文化寻根土壤中,开出的奇葩,是养心养眼的艺术。
2005年7月流火于北京
是真君子自风流
——谢小毛书画印略说
出版图书
马龙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在给弟弟袁中道的诗集作的序中说:“弟小修诗……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魂。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余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脱尽近代文人习气故也。”这是著名的“公安派”所提倡的“性灵说”的宣言,但如果用这段话来概括谢小毛的书法艺术的话,我想也是非常恰当的。“性灵”可以说是谢小毛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最大特色了。袁宏道所指的“性灵”,其实就是一个人最真实自然的思想情感,这种情感包括自身的喜怒哀乐,爱恨好恶等。这些情感是人所独有的,不与人同的,是一个人“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标志和特征。
用谢小毛自己的话说:“写字没有必要非得正襟危坐,也没有必要处处都到,故意拿个什么架子,很拘谨地去写是写不出好字的。如果心思都在某种‘法’中,自然也就到不了无法之法的大法中。我讨厌那种装腔作势的字,而这种字是不可能有真性灵、真性情在的。这可能跟我本人的脾气性格有关,我写字大多是跟着感觉走,跟着情绪走,到哪儿算哪儿,很情绪化,不去要求自己非要写成个什么样……再一个,作品应该让人初看不怎么样,而越看越有味道才行,我觉得功夫不应该仅仅表现在表面上 ,而更多地应该是暗含的,深层次的。有时想想,能很放松地去写字其实也是一种功夫,一种境界。”以上这些话,真可看作是袁宏道序言的现代白话版,不谋而合处,令人拍案。小毛是个很随和很亲切的人,与他交流,没有压力,没有拘束,即使是一个比较沉默的人,跟他相处也会变得活泼起来,那是因为他与人交流时表情的丰富表现力和语言的强烈感染力所至。而欣赏他的书法,也同样有这样的感觉。
“小毛性格率真,他不会也不想掩饰自己的好恶,这些你可以从他畅达的线条和静逸的结构里读出。他用笔诉说着自己的真性情。他的书法追求简洁、疏朗、平淡、流畅……在自然的书写中寻求线条在宣纸上滑翔的快感。”这是胡秋萍对小毛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书法是中国一种古老的艺术,它不仅能表现出艺术家的人格,更能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小毛的书法给人的第一感觉应该是随和,是那种平易近人的亲切感。他不会故弄玄虚地向别人炫耀技术,他更不会以惊世骇俗的作品去使才用气,他作品所表现出的,是浅浅的微笑,是友好与真诚。
谢小毛的书法以行草书最见长,留给人们的印象也最深。他的行草书从总体上来讲,表现出的还是传统文人的书卷之气。虽然小毛是河南人,也在河南书法的大环境下工作和生活过很多年,但他作品中的书卷气却不同于河南省以金石气为主导的整体书风。在河南这个书法大省的整体氛围中,小毛书法的艺术面貌及其作品所表现出的个性都是比较鲜明的。在其具有代表性的行草书中,最能体现他个人性情的是条幅。他创作的条幅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尤其以“三行书”而著名。他的条幅创作总体基调是明清人之中潇洒畅达的一路,很洒脱,但也能时而见出生拙意味。这其中有徐渭、王铎、傅山等人的影子,但谢小毛却说他从来就只是看一看这些人的作品,并没有真正有板有眼,一招一式地临过。用他自己的话说:“学是学过,浮光掠影吧,只是抓了点感觉。”这可以说谢小毛在向传统书法学习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是遗貌取神、师心不师迹的方法。而恰恰是这样的方法,让他的书法作品在保持了传统书法血脉的基础上,同时又保留着其自身的性格特点,体现着今人与古人在审美追求和欣赏习惯方面的不同倾向。我们从他作品的字法、点画、线条中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这种血脉传承的一致性与时代特征的差异性。小毛的字看似平易,但细细品味的话其中的变化也是很多的。从其作品的面貌不难想见他书写时自然、松弛、率意的状态。他写的时候可能没有那么多想法,但在他的笔下却有多种风格的显现,有碑的拙朴,也有王铎的开张,傅山的缠绵,偶尔还有隶书的意味。小毛能在书法创作的刹那间将传统书法中的多种审美元素信手拈来,而小毛的才情也在这点上展现无遗。
小毛的书法在很多不经意的地方带有一种闲散的感觉,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却有着直觉与惯性的把握和控制。他是在用这种闲散来体现内心中的超脱,通达与圆融。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欣赏者找不到严整与板正,那种感觉就是再工也不会显得死,再粗也不会显得野。这样的审美倾向正体现了傅山“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真率勿安排”的思想,可以这样说,这正是小毛对古代经典书作美学因素的领悟与把握。他很好地继承了传统文人书法中的情怀、气息。他的书法翩翩高蹈,清隽瑞丽,给人一种庄生梦蝶般的飘然、畅快与惬意。
因此,笔者认为谢小毛的书法虽具有强烈的传统文人气息与意境,但总体上说,他的书法近于庄而不近于儒。袁宏道在其《叙小修诗》中还说到:“……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这段话中所说的“无闻无识,真人真声”正与《庄子》中“无己”、“无名”、“无功”、“外物”、“外生”等遥相呼应。另外,在《庄子》中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更能说明这一点。“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舔纸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裸。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熟悉小毛的人都会相信用这段文字来形容他和他的书法创作是相当恰当和贴切的。正因为他是一个性情中人,所以他的字才会随心生发,任意所之;正因为他不喜欢拘束,他才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现他御风而行,不滞于物的书风。
唐孙过庭《书谱》里说:“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这段话说明了书法艺术与创作者自身情感和创作状态的关系。艺术创作是抒情达意的途径,每一个艺术家都会选择适合他自己的表达方式。传统是一座宝山,人们在面对它的时候,各取所需,更关键的一点是,无论我们如何取法,都要找到一个自己与传统的契合点。谢小毛的书法以性灵见长,任意挥洒是他的特点,但同时他也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功”与“性”的辨证关系。古人所谓“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即是这个意思。小毛的书风飘逸,这是“性”的体现,但沉实的不足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小毛的“性”,所以“功”的重要性在这里就显得弥足珍贵。小毛如果需要再攀高峰的话,那么这个“功”的问题就是他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小毛是个聪明和勤奋的人,相信他一定能处理好这一对矛盾的。
谢小毛原来一直是画画的,即使是在他刚入伍的时候,身边带的除了笔墨外,就是一本《芥子园画谱》。后来小毛在篆刻和书法的研究和创作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就影响到他进行绘画创作的时间和精力。这些年,谢小毛又重新把主要精力用在绘画创作上了。
他喜欢黄宾虹,喜欢大丘大壑的山水画。笔者曾为小毛做过专访,我们聊得非常尽兴,谈话中小毛的真诚和真实着实让我感动了一把。他说:“从1998年开始,我对书法、篆刻的努力相对来说要少一些,毕竟画要好卖一点,我觉得为了生活,应该这样。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画比书法比篆刻来钱快一点,这个很现实,一家四口是要生活的……在部队的时候我临习过《芥子园》,后来,又临习过其他画家的作品。在美院进修时学习过一段时间宋元人的东西,都是断断续续的,基础实在不算扎实。黄宾虹是很善于用水的,我画的少,不善于用水,怎么办呢?就干脆焦呗,所以就用焦墨画起来了。还有一个直接导致我画焦墨的原因,说起来也不丢人,就是出去卖画,跑江湖,一家人得吃饭啊,焦墨还是有人认可的,而且画起来很快,画的时候也方便。”这是谢小毛的绘画与他生活之间的关系,也是他由书法篆刻而绘画,由花鸟而山水的心路历程。在跟笔者聊天的时候,他没有避讳什么,也没有隐藏什么,他将一个真实得近乎透明的谢小毛展现在了我的面前。那些话他说得如此坦荡,如此洒脱,这让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丰满了起来,鲜活了起来。
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如此洒脱的,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的羁绊使我们不得不受制于某些东西。虽然小毛画山水用焦墨的原因单纯而直接,但在他的焦墨山水里依然有属于他自己的审美品格和艺术追求。谢小毛用焦墨是他性情的反映,更是他对艺术认识水平和把握能力的真实体现,这也正应了那句话“风格即人”。
小毛先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书法和篆刻家,这些年的努力,也使他成为了一位有相当造诣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最早从黄宾虹悟得笔法、墨法,很快便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风格样式,在圈内得到了很多的认可,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小毛画山水,一直在追求个人化的风格,虽然他取法黄宾虹,但却没有被黄宾虹庞大的绘画体系所笼罩与束缚。他的山水画几个最突出的特点首先是他所使用的焦墨。他的画以焦墨为主,有时也会略施淡彩,以花青和赭石点染一二。满纸的焦墨使他的作品显出苍芒、老辣的感觉,体现着古人评画时所说的“干裂秋风”的美感。尽管小毛在取法上向黄宾虹做了许多借鉴,但他仅仅取了黄宾虹的苍茫与苍老而舍弃了其水墨淋漓的一面。他用小的笔触勾画树木山石,然后就是焦墨的积点和干擦,层层叠叠,反反复复。甚至让人感觉有某些肌理的效果。这种笔墨形态与风格的单一化、极至化发展,使小毛的作品在面貌上凸显了他凝重而随意的笔墨特征。
小毛先是一个书法家,所以他的山水画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笔法的变化与运用。小毛山水中的线条与他的书法同出一辙,所谓的“画从书出”就是这样。他画画从不起稿,他自己说画画就是要随机生发,因势利导。正因为这种随机生发的追求,使小毛的作品看上去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另外小毛深厚的书法功底又使其作品在线条的质感和量感方面表现出明显优于他人的品质。“自古作画当如作字法,笔笔分明,方不致为画匠。”这是中国画用笔之法所遵循的至理,当年黄宾虹从萧山倪氏兄弟处求得的这句名言,成了黄氏一生恪守的绘画准则。黄宾虹后来所总结出的“五笔法”也是在这个不变的基础上进行的发挥与创造。小毛是深谙书法之道的人,因此他对于绘画中的用笔有着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他作画以小笔触为多,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他把毛笔的笔锋、笔肚,甚至是笔根的作用都发挥了出来。其画面中无论是勾线、皴擦还是点簇,那些高质量的笔线点画都体现着他八面出锋的用笔风格和特点。小毛的这种经验表明,作为与书法艺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中国画创作,画家的书法功底对绘画创作的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要想能够自如地驾御毛笔进行绘画创作,对书法的要求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纵观历代的绘画大师,他们无不是有着精深高妙的书法造诣。这是中国绘画与书法之间关系的特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另外小毛作画喜欢用半熟的粗纤维纸,因为这种纸张容易表现其枯笔渴墨,点线纵横的笔墨特点和苍茫浑融的画面气象,这使其画风表现出与其潇洒飘逸的书风截然不同的审美品格。小毛的山水创作以丰富的笔法变化和高质量的点画线条使得其作品整体而和谐,虽然在墨法上只是单纯的焦墨,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画面内容的丰富性,反而使其作品显出一种令人眼前一亮的光芒与魅力。焦墨是一种极浓重且又少水分的墨色,它使用不好容易有干枯之感。黄宾虹曾有言道:“画有焦墨法,最为古朴……是士夫之长,非江湖、市井可假饰。非遒则犷悍直率,非媚则敷衍浮浅。”可见,如果说一个人学力不深,胸次不高,那么他所运用的焦墨必定不得要领,会僵板枯涩,全无生气的。
小毛说他对宋画下过一番功夫,这一点我们从他画面的丘壑中可以探得一些消息。宋人全景式的构图表现的是一种静观神会式的天地精神,因此他们的作品气象浩大、壮阔。此外小毛的作品中还有很多八大山人的影子,因为他对八大的作品有着浓郁的感情。在笔者所见到的小毛最近的一组作品中,我又看到了他对近人和今人的学习。画面中线条的形态比以前更加丰富了,写的意味也得到了强化。小毛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在作品中所追求的气象正是他不断向前人学习,转益多师,取法乎上的表现,也是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和勇于自我否定,不断追求的表现。
可以说,他的成功,我想主要是来自他的聪慧和多思。他聪慧在于他由黄宾虹溯源而上,广搜博览,虽传统浩瀚,而他只取一瓢饮,这种理智与清醒是异于常人,超出常人的。他多思在于他以自己的书法修养参悟黄宾虹的笔墨理趣,而最终能下笔中的,直入堂奥。虽然他的面貌使人一眼便知来自黄氏笔墨,但小毛却在构造着自己的语言体系和表达方式,那是与黄氏大异其趣的另外一种风格。小毛也在以他的努力追求着黄宾虹毕生追求的“内美静中参”的境界,他画面中笔墨的张力,点线的表达力,构成的开阖,虚实的转换……这些都在彰显着他的创造力和对大师境界的追求与向往。他没有停止脚步,还在继续跋涉着。
小毛是一个书法家,国画家,更是一个篆刻家。他的作品参加过许多重要篆刻赛事和展览。小毛从小就能画,篆刻是其在部队的时候学习的。可以说,篆刻是他第一个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艺术种类,也是他最早取得成绩的一个项目。
与他的书风一样,小毛的印风总体上也弥漫着潇洒飘逸的清雅之气。这其中有古玺风格的,也有汉印类型的,还有魏晋南北朝的印章元素。可以说,小毛是一个广收博取,厚积薄发的学习者,他的白文印气息醇厚而安稳,平正中更能见出非凡的气度,在分朱布白中也时有灵光一闪,表现出其用心巧妙,惨淡经营的神来之趣。他的朱文印作略少于白文印,印章线条与其书法形异而神同,流美自然中展现着小毛那天机活泼的性格和情趣。
小毛是个性情中人,更体现在他的篆刻作品中。通观小毛的篆刻,其鲜明的特点一眼即能被别人识出,如果以他的书风来关照他的印风,那真可以说是相映成趣,互为表里。因为在小毛那里,书法和篆刻可谓是他情感最真实的流露和宣泄。
抛开篆刻艺术所要求的一些技术层面、艺术层面或审美风格、美学追求不提,在篆法和字法上,小毛印作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简约,或者说通俗。这是一种让人感到非常亲切的通俗,它不是大街上随处叫卖的杂耍,而是有着深刻的内涵,艺术理趣和思想。古人说大俗即是大雅,所以真正艺术含量高的作品往往是一副平易近人的模样,它没有什么架子,也没有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感觉。篆刻创作的字法要求是非常严谨的,无论是龟甲兽骨,还是钟鼎吉金,秦砖汉瓦,凡作篆都要求风格统一,变化合理、协调,这样才能在方寸之间更好地展现情思,寄托感想。而小毛有时却能为他人所不为,在“人生几见月当头”一印中,这种趋简求易的思想体现得非常充分。小毛曾这样描述他创作这方印章的过程:欲以汉白文印式刻此七字,数稿不能成,弃之于旁。越数月,又稿不成。夜读古玺印谱,似有所想,遂将“几、当、头”三字更作简体,自察印稿,尚存古意,试以切刀法成之。他又说:“今日印人多不拘泥于旧说,故有此用字法。然万变不可离其宗,印章一道,尊古为新之艺术,故当心存古意为上。”可以看出,小毛印章的通俗,不是那种不知古法,不守成规,随意表现,呼为创新的江湖道数。在他的印章中,处处都体现着古代经典印式的元素。只不过,小毛没有被那些古老的套路所束缚,他在按照他的性格情趣取法,他取其所需,用其所用。小毛这种通俗,无形中拉近了读者与印章之间的距离,不仅赢得专业人士的赞誉,更使普通大众接受并喜爱他的作品,这是他不与人同的地方,也是他的高明之处。
印章虽是小道,以金奏石,朱白两色,但方寸之间展现大千世界,艺术规律的对比与统一,变化与协调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印章艺术又不是雕虫小技,可以一言而道尽。作为艺术形式的篆刻,自身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古玺、汉印、流派印三大高峰又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宝贵财富。“印宗秦汉”、“印从书出”、“印外求印”等等早已成为后学者探索篆刻艺术的无上箴言。
篆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具备和别的艺术形式同样的传情表意,抒发感想,创造美的形象的表达功能和审美功能。小毛是个感情丰富而且敏感多思的人,所以在他的印作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他有感而发,情真意切的作品。“比翼”小印中:“癸未九月,有友新婚,小饮后与雨同归。秋雨绵绵,至夜未收,余于可可书屋听雨、读书、赏石不止。是料尚佳,钮为双禽相亲于荷下,玩味再三,忽思友人新婚事,遂刻比翼二字印。细观二字,乖巧、俏皮之状似与双鸟有相合处,颇得意。晨起,意犹未尽,又作俚句记其事。”这真是一则意境俱佳的小品,这使笔者不由想起了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情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参照小毛对“比翼”印所作的创作描述,同样的不足百字,作者都将其人其怀表露得空明澄彻,不落一丝尘世想。读其文,观其印,赏其石,真的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享受。小毛此印此文,似可与坡老小文同观。类似的“月印万川”、“上邪”、“寿如金石”等印中,小毛为其所作的性情文字,亦同样以印论事,至真至性。在由此可见,篆刻其技虽小,其道却大。在展现创作者精神境界,修养情操方面丝毫不逊色于其他的术形式。
小毛虽没有正经读过几年书,但他的骨子里却有着浓郁的文人气息。无论是书作中的挥洒与飘逸,还是其古体诗中的文思吟诵,或者是其印作中的使刀如笔,冲切结合,书卷气在其作品中都是非常明显的一个特点。书卷气在中国的美术史上是大受青睐的,要想做到下笔成文,思接千载,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文化修养方能厚积薄发。小毛的书卷气是他平日里养出来的,是他在不断的思索、实践、探问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小毛治印以白文为多,且喜冲不喜切,这是他自身性格决定的。后来他偶以切刀法作“和平养无限天机”、“胸中山水”、“山长水远”等印,方知切刀虽不如冲刀爽利却也自有其妙处,于是得悟,遂弃其旧想。他的线条有汉印的沉厚,沉着中却也透着空灵,隐隐有种清刚的气息在其中。正是这种机变的结合,才使其作品显得生动,并在典雅之中透出秀逸来。小毛刻款,也独具特色。他的边款纯从行草书出,运刀一任自然,既有书写性笔意的流美,也有以刀击石的恣肆,他刀笔相臻,心手双畅,笔显韵味刀呈生机,可以说已经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而边款的内容,又多是小毛自己随感而发的骈散短句,小巧玲珑,读来可喜,这不能不说也是他印作中书卷气的体现。
小毛的成就还来自他对与篆刻艺术的深切体悟与认识,洋洋数万言的理论文章,不计其数的印作,证明着他在这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这是硬功夫,谁都偷不得赖。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以及他对书法篆刻艺术的深刻把握与理解,让小毛深深感悟到,篆刻要想有所造就,向古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他读过大量的玺印、汉印,自在地吸取着其中的精华。小毛说他向古人学习多是看,并没有真正上手实临过什么秦印、汉印,这是他独特的学习方法。但他对篆刻艺术的理解并没有因此而显得浮浅和片面,相反,他的思想独到而深刻。“狂而不野,野而不怪,是为真狂野者。”、“黄士陵印颇耐读,其奇处在平,平处寓奇,非匠手为也。”这绝非一个感悟不深者能随口拈出的。
徐正廉先生曾说:“篆刻是艺术,不外乎人性的表现,没有个人性情的凸现,没有个人风格的演示,没有独特意味的强调,篆刻有何艺术性可傲?”的确,篆刻艺术虽然只在方寸之间做文章,但它的艺术表现力与其他的艺术是一样的。既然是艺术,它就必定要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小毛是个有性情的人,也是一个已经确定自己个人风格的篆刻家,他不随波逐流,他能站在历史的高度与广度上审视篆刻,锤炼刀法、篆法、章法。我想,这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吧。
要想全面了解一个艺术家的思想和生活,本属不易,何况是像谢小毛这样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思想的人,就更显得困难了。因此,笔者以一斑而窥全豹,选取了其书画印中的一个点略作介绍,草成此文。谢小毛是一个书法家,也是一个画家,更是一个篆刻家,他在这三个方面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用“书画印”三绝来概括他想是不为过的。在当代艺术家中,能取其一项而臻于妙境的已属难得,但谢小毛却能兼有三者,这更显出难能可贵。这与小毛的勤奋、执着与聪慧是分不开的。惟大英雄能容物,是真君子自风流。这是谢小毛独特的心性和才情,也是他留为我最深刻的印象。
古代戏曲家孔尚任尝言:“考古今文章家,体裁不一,代不专美,善一时人心所尚,即千古气运之所归。而居其先者,虽极力开创,不能盛;承其后者,虽极力蹈袭,不能似;当其际者,虽极力摆脱,不能免。一二有心人,微窥其意,不先不后,以全力调护,标榜其间,用成一代文章。”以此观谢小毛的书画印,称他为“一二有心人”,当是不为过的。
参考资料
谢小毛.雅昌艺术家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6 20:56
目录
概述
谢小毛艺术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