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少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学家、免疫学家、医学教育家
谢少文(1903年9月15日—1995年7月20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绍兴,微生物学家,免疫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
人物生平
1903年9月15日,谢少文出生于上海。
1921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医科预备班。
1926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26年—1942年,任职于北平协和医学院。
1926年,任协和医学院内科助理住院医师。
1930年,任协和医学院内科总住院医师。
1931年,任协和医学院传染病学讲师。
1932年,任协和医学院细菌学襄教授。
1932年—193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做研究生。
1939年,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1942年—1945年,任职于天津妇婴医院。
1945年—1947年,任北平中央防疫处技正。
1947年—1956年,历任协和医学院教授、主任教授。
1952年,参加反细菌战东北调查团。
1956年—196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所所长。
1962年,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2年,赴美国考察医学教育。
1995年7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20世纪30年代—40年代,谢少文主要从事传染病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用鸡胚培养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获得成功;20世纪50年代,开始探讨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联系。另参加了反对细菌战的斗争,提出科学证据揭露了美帝的罪行;20世纪70年代,致力于免疫学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和标准化。
1942年—1945年,谢少文在天津妇婴医院创建“临床病理检验所”。
截至1995年7月,谢少文共发表学术文章200余篇,编著书籍10余册,撰有《免疫学》《免疫学基础》《关于斑疹伤寒牛痘疫苗的研究》等专著。
人才培养
20世纪50年代中国新建了许多医学院校,但面临的问题是师资不足。谢少文响应卫生部的号召,与部分医学院校合办高级师资班、讲习班、进修班、专题讨论会等,并招收研究生、进修生。这部分人才日后逐渐成为各地教学、科研岗位上的骨干。
1931年,谢少文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讲授《传染病学》课程。
在协和医学院和北京医学院联合主办的一年制微生物学高师班上,谢少文负责讲授《免疫学》《细菌各论》等课程。
谢少文主持或参与编写的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材有十数种。
谢少文在教学中提倡自学为主、教学相长,重视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他常常与学生们讨论问题,喜欢教师大会诊、临床病理讨论、实验生物学与医学会议等形式,他觉得这些活动可以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基础理论结合到临床实践中,学的系统、扎实,且有利于疾病的防治。
谢少文培养了几代医学科研、教学与临床人才,1950年—1966年,他培养了4名研究生,11名进修生;1978年—1995年,又培养了6名博士研究生和7名硕士研究生,如微生物学家刘秉阳,医学微生物学家闻玉梅院士等都是谢少文的学生。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谢少文的父亲谢鸿来是上海商务印书馆的编辑,精通中西文学,藏书丰富,是十九世纪末期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国学者之一。由于长期埋头写作,谢鸿来晚年患上了肺结核,久治未愈。这使得谢鸿来认识到医药卫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遂要求他的九个子女中一定要有人学医。谢少文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选择了医学作为毕生从事的专业。
人物评价
“谢少文为人类控制传染病做出了贡献。”(《中国免疫学杂志》评)
“谢少文是中国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泰斗。”(《生物工程学报》评)
“谢少文为探索中国独特的免疫学研究的新途径而努力,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中国科学事业。”(《生理科学进展》评)
参考资料
谢少文.中国科学院学部.
谢少文传略.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库.
中国政协网.中国政协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2 16:4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