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崧岱(1849~1898)
湘乡人 , 一得阁
墨汁创始人,曾获任
国子监典籍。治学之余,悉心研究古人论墨之书,经数年研制,创造出即用墨汁。
传说,谢崧岱进京赶考不幸落第,深感研墨太费时间,耽误答卷。他当时想,如果能制出一种墨直接用于书写,既省时又省力。于是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选用
油烟,再加上其他辅料,制成了可以与墨锭相媲美的墨汁。
墨汁研制成功后,谢崧岱就在京师城南一带开设了一间制造墨汁的
作坊自产自销,生意很是兴隆。
谢先生撰有《南学制墨札记》一书。札记题目下方,署名是“湖南湘乡谢崧岱”,由此可以确认他不是
安徽人。
从札记的“序”中还可见,他是
光绪六年(1880年)入读国子监的,四年后,即光绪十年(1884年),写出《南学制墨札记》。序文中说,他曾向四位同学讨教制墨汁的方法,且自己反复试验,终于在
癸未(1882年)冬,创出墨汁的制作方法。他把这办法介绍给同学,大家仿制,但都不如谢先生作的好,以至“疑岱为秘者亦有之”,即有人怀疑他所给的方法中,有所保留。鉴于此,他便“乘放学之暇,将数年所历试者,详其原委,撰为八法:取烟第一;研烟第二;和胶第三;去渣第四;收饼第五;入盒第六;入麝第七;成条第八。名曰《南学制墨札记》。虽薰烟小道,然於实事求是讲求利用之君子,或亦未尝无小助焉。惜四君子皆不在学,未能与之商榷细订尔”。从这段话能看出,谢先生是将自己研发出来的墨汁制造方法,毫无保留地公诸于众,以为共享。他还特别说明在研发的过程中,曾与四位同学探讨过,但在札记写作时,没能与他们商榷。如此看来,谢先生很尊重那些和他一起为研究墨汁的制作共同努力过的所有的人。谢先生的为人,真是坦坦荡荡,实在诚恳。
谢崧岱亲自书写对联赞美墨汁:“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店名“
一得阁”,就取自这一对联的首字。谢崧岱亲自书写匾额“一得阁”。这块匾额至今保存完好,仍挂在
北京琉璃厂东街。
谢崧岱去世后将店铺传给了弟子徐洁滨。徐洁滨是河北省深县人,头脑灵活、善于经营。在他的掌管下,“一得阁”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徐洁滨不仅开设了墨汁制造厂,还在天津、上海、西安、郑州等文人云集的大城市先后开设分店,使“一得阁”声誉日盛,买卖更加兴旺。
“一得阁”的墨汁均由人工制作,以四川
高色素炭黑、骨胶、冰片、麝香、苯酚为原材料,运用传统工艺精细加工而成。四川高色素炭黑色深光亮;骨胶具有托浮力,使墨着纸而不洇;冰片、麝香均为香料,清香四溢;苯酚是防腐剂,使墨汁长期存放不腐不臭,一年四季都可使用。
“一得阁”生产的墨汁有两大类:“油烟”类和“松烟”类。“油烟”类的品种有云头艳墨汁、
兰烟墨汁、亮光墨汁、桐烟墨汁等,“松烟”类的品种有阿胶松烟、五老松烟、小松烟等。墨汁质量较高,受到了书画家的广泛欢迎。
书写作画往往离不开印泥。“一得阁”生产的八宝印泥驰名中外,不但采用上等
朱砂、天然红宝石、珊瑚、珍珠等珍贵材料,还用百年的
蓖麻油进行调制,特点是颜色纯正、印鉴清晰、不怕日晒、不怕火烤、不怕水浸、久存不干、气味清香。
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后,1956年,“一得阁”实现公私合营,组建了一得阁墨汁厂。2004年,一得阁墨汁厂改制为“
北京一得阁墨业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被
商务部授予“
中华老字号”称号。
“一得阁”生产的墨汁主要有中华牌墨汁、一得阁牌墨汁。墨汁具有独特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实用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极高。我国著名书法家
启功曾为“一得阁”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