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日旸(1909—1993),字立中,祖籍广东省信宜县(市),出生于广东省郁南县飞地山坪丰垌村(今属阳春市),是抗日爱国将领。抗日战争后期,他在故乡信宜建立一座“谢氏抗战纪念楼“。
人物生平
谢日旸,生于1909年11月16日,是独生子,他父亲谢槐前早逝,全赖祖母陈氏与母亲杨氏抚养成人。他成长于信宜,在信宜县第三高级小学(现信宜市合水镇中心小学前身)读书至毕业,1927年在信宜中学毕业即考上中山大学读了一年,立志从戎,1928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七期,1930年毕业后,任陈沛部队见习官,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参谋、六十师(师长陈沛)上校参谋处长,1939年以战功升任三十七军六十师少将参谋长,1944年9月兼任一八0团少将团长,1946年任国民党整编六十九师六十旅少将副旅长,旋调任国民党第九训练处少将参谋长。1949年赴台湾,先后在育达商业职业学校、马祖高级中学、东引中学任教多年。1993年5月4日逝世终年85岁(84周岁)。
主要影响
抗日战争整整八年,谢日旸始终站在反侵略战争第一线。他参加大小战役数十次,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苏皖间流洞桥金鸡岭击溃日军战役,江西修水河以北克复麒麟峰战役,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常宁守城战役,赣南追敌战役,遂川保卫飞机场战役等,战果辉煌,驰誉中外。
第一次长沙会战后谢日旸根据自己参战的体会,认为第一次长沙大会战能够取得预期辉煌战果,战略方针是正确的,必须认真总结经验。他特上书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主席薛岳建议保卫长沙战略:用“天炉战法”与日军决战。薛岳接纳了这个建议。 1939年11月17日,长沙防卫会议上薛岳将“天炉战法”交由会议进行充分讨论,并正式确定为保卫长沙的战略方针。“天炉战法”指:彻底破坏交通道路,在中间地带空室清野,诱敌深入,设置纵深的伏击区作为基础,企图扭转敌我之间的战力,把入侵之敌诱至决战地区,从四面八方构成一个天然熔炉,予以围歼。长沙防卫军事会议还决定:以新墙河至汨罗江之间为诱敌区,浏阳河至捞刀河之间为决战歼敌区。同时,实行民众总动员,破坏道路,向水田蓄水,严格要求加强乡村保甲制度,竭力加强战备,组织战时民工队,配合大军决战。
第二、三次长沙会战,运用了“天炉战法”,成功地击退了日军对长沙的大规模进攻,胜利地保卫了长沙,取得预期的战果,不但大大地鼓舞了全国广大军民的士气,而且闻名世界。
人物荣誉
抗日战争中,谢日旸屡立战功,国民党军委会颁发云摩、胜利勋章和其他各种勋章十余枚,并准许他在故乡信宜兴建谢氏抗战纪念楼。谢氏抗战纪念楼坐落在今广东省信宜市合水镇排东管理区石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