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显琳(1887—1968)字琅书,号困学,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雨旺乡慕乐村人,教育家。
人物生平
谢显琳(1887—1968)字琅书,号困学,平彝(富源)县雨汪乡慕乐村人。
出身书香世家。幼读私塾。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考入曲靖府中学堂,光绪三十二年被选送省优级师范选科博物系学习。
1909年,谢显琳以第一名于云南省优级师范学校毕业,时人称为“解元”,继在昆明省立中学任教。
1912年,云南省政府创办省立曲靖第三师范,委他为校长。就任后,选定旧道台衙门为校址,精心规划修葺,筹备两月,即按时招收学生,于3月22日举行开学典礼。谢显琳制定了校训:“勤学业、守校规、习劳苦、甘淡泊、崇道德、尚美感、爱国家、遵宪法。”后于1921年改为“诚、敬、勤、俭、和、逊、勇、公”八字校训。
1913年12月,云南省政府以本省财政入不敷出,省教育司有人提议将曲靖、蒙自两所师范归并昆明第一师范。消息传来后,全体教职员工及大部分学生皆不愿归并,谢显琳当即决定分别函呈教育司长由云龙,滇中观察使周钟岳,阐明理由,力争保存。10余日后,经由,周两先生在政务会上力争保存曲靖第三师范,终于批复:继续办校,但只能维持现状,不再添招,新班。师生们听到后,万分欣慰,庆幸诞生刚9个月的第三师范免遭夭折。
1915年12月25日,云南首倡护国运动,出兵讨袁,决定挪用教育经费作军费,于1916年1月通令省立各中等学校,一律延长假期。帝制推翻后,谢显琳到昆明参加中等学校座谈会,极力主张省立中学应一律复学,经费统筹兼顾,普遍照顾各地,他的发言获得与会者的支持。第三师范经费每月减少684银元,非精打细算。不能维持。谢显琳带头减薪,大家体谅时局艰难,积极响应。在谢显琳精神的感召下,月薪虽减,但各科教师精神振奋,安心教学,保证了教学质量。
1928年8月至1929年1月,云南各军长混战,曲靖城两次被困。胡若愚、张汝骥的部队死守城内,第三师范成为兵营。龙云的部队强攻城外,攻城炮弹不时落入学校,师生既有生命之危,又有断炊之虞。谢显琳各方奔走,保护师生及校产,筹备伙食,保障生活。1928年9月,龙云到曲靖,获知学校屡驻军队,损失过重,拨滇币8000元作为修缮费。随后学生中错传,此项款被谢显琳贪污了,学生会吴永康等组织学生罢考。谢以“吴永康等学生胁从抗考,不服训管”,将徐文烈等4人开除,学生再次掀起学潮,罢课多日。次年9月,又将吴永康等4人开除。并要吴锡钧等26人写出悔过书,把这次学潮压了下去。
30年代中期,谢显琳加入国民党,曾任国民党曲靖县党部第一、二届监察委员,省立曲靖中学区分部书记,国民党、三青团统一委员会委员等职。
1932年,省教厅根据全省教育会议决议,下令将第三师范改为省立曲靖中学。并兼开女子班。当时曲靖的小学,女子人学率很低,高小毕业的女生寥寥无几,开女子班的厅令无法执行。根据实际情况,谢显琳具文向省教厅请求变通,试办男女同班,以资提倡。厅令“暂准试办,但须特别注意训管,预防流弊。”从1933年起,始办男女同班,虽然只收了4名女生,但已为女子升学打开通道,并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礼教,起到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1943年,国民政府把军营设在第三师范,炊事兵随意拆毁门窗当柴烧。谢显琳到处巡视,遇到破坏行为,极力劝阻,耐心说服,减少了损失。
1946年,当选为平彝县“国大代表”,出席了南京政府的国民代表大会。谢显琳竞选代表期间,曾将竞选宜言印发全县,其中提出三点政见:一、建议中央,切实建设各级廉洁政策,合理合法规定各级官吏薪公、根绝贪污,俾无苛扰;二、厉行教育普及,提高人民知识水准,使明法守法,确立民主根基。县地方小学教育经费,应由国款酌予补助,以求平均发展。三、转移社会风气,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从事建设,以裕民生。他表示望当选后,“不惟代表一县敬献刍荛,即对省县教育,亦当有所贡献”
1949年10月,曲靖中学赵升堂等5位教师惨遭国民党八十九军杀害,谢显琳在追悼会上痛斥说:“我也是国民党员,没想到国民党八十九军做出这样惨绝人寰的事来。哀哀五教师,九泉下安息!你们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无辜杀害,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950年2月,曲靖县各界成立迎军委员会,欢迎解放军进曲靖,谢显琳满怀激情地撰写了一副122字的长联:
解放颇艰辛:跋峻岭,渡长江,宿露餐风,走遍了青山碧水,乐此时,推翻封建,打倒独裁,英勇的解放中华全境,最难得事功彪炳,战果辉煌,五千年历史无先例;
欢迎真慰快:提壶浆,携箪食,捧香荐酒,数不尽白叟黄童,喜今天,敬献锦标,高歌凯调,热烈地欢迎敬爱大军,更希望世界繁荣,国家隆盛,四百兆人民享太平。
1951-1954年,谢显琳先后被选为省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同时被推荐为省第一、二届政协委员。
1957年上半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担任曲靖支部宣传委员。他在整风反右运动中被错划为右派,仍继续担任教学工作。
1963年退休后,写下了《省立曲靖师范、中学三十七年的一些回忆》。
1968年3月,在曲靖病逝,享年81岁。
1979年3月,错案得到改正。
人物轶事
抗日战争胜利后,云南省政府代主席李宗黄派人来曲靖请他出任平彝县长,数次登门相劝,都被他婉言辞谢。消息传开后,有誉有讥。对此事,他在赠亲友的诗中云:身世沉浮易,中流砥柱难,宁为糊口事,不做折腰官。谢显琳“以教育为大业,一志为之”,从未随波逐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富源的文化教育事业基础薄弱,师资奇缺,谢显琳极为关注。黄泥河两级小学缺音、体教师,县内无法解决,他得知消息后,即从曲靖代聘宋宝仁到黄泥河任音、体教师。十年后才返曲靖中学任庶务。平彝清溪中学筹建时,他曾多次与盛恩霈积极帮助解决平彝清溪中学在建校及在教学中的重大疑难问题。
谢显琳在《任职本校30周年感言》一文中自述:余之生活犹然一学生生活也,大布可衣,藜藿可饱,一切嗜好,未敢妄沾。据说他生活俭朴,喜食蔬菜,每餐有炒豆腐或蒸鸡蛋,就很满意。30周年校庆时,校友们凑钱买送他1套毛呢衣服,算是他一生最好的衣着。他住房简陋,不求华丽,初到曲靖时,在北门街租了孙姓住宅的右耳房,一住40多年。平素不嗜烟酒,不喜喝茶,每天只喝白开水。家中除购置的书籍碑帖字画外,没有更值钱的东西,死后的丧葬费用,也由曲靖行署民政局发给。学校经费的使用严格按照规定节约开支,从不虚耗分文。建校初期,每年都有点盈余,全部上缴。以后经教育厅同意,用盈余修建会议楼。办师范30年,建筑校舍的费用,仅用了3万多银元。
人物评价
他一手创办的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自1913~1949年,为富源培养了247名学生,其中毕业于师范的98人,高中38人,初中111人。上述毕业回乡学生,大多从事教育事业,对富源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他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辛劳一生,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他在学生的心中,永远是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