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素台
编辑,翻译家
谢素台(1925年11月—2010年7月18日),女。河北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后任职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部,一直从事编辑工作,业余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副译审。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出版的外国文学作品,与人合译的有《远离莫斯的地方》、《安娜·卡列宁娜》、《生者与死者》、《走向新岸》、《蝴蝶梦》、《月亮宝石》、福尔摩斯新探案集,自译有《童年·少年·青年》、《自由空气》、《维莱特》、《荒野旅店》、《派克大街79号》、《珂赛特》等。2010年7月18日在北京朝阳医院逝世,享年85岁。
人物经历
1931年,谢素台父母逝世。
1930年至1942年,靠自己的双手做手工刺绣完成了小学和中学学业,还帮助弟弟完成了学业。
在战乱时期,她从北京来到四川,在四川大学读了中文系,又到西南联大读外文系。
1946至1949年,在北京清华大学攻读外文系并毕业。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服从统一分配,在中宣部学习三个月后,调入文化部编审处工作。
1951年至1973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
1973年至1979年,在北京语言学院工作。
1979年后又返回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直至1984年离休。
2010年7月18日上午10点在北京朝阳医院因肺炎病逝,享年85 岁。她生前所在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同仁于7月23日在北京八宝山为其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
人物简介
谢素台1945年至1946年,在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读书。抗战胜利,随校迁回北京,进清华大学外文系读书。1949年7月,在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49年7月,全国大学生统一分配。7月至10月,在中宣部学习三个月,10月调到文化部艺术局编审处,51年编审处扩大,成立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直在人文社从事外国文学编辑出版工作。业余翻译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 2010年7月18日上午10点在北京朝阳医院因肺炎病逝,享年85 岁。
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后任职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部,一直从事编辑工作,业余翻译外国文学作品,译审。谢素台拥有着不小的学术声望,她翻译的《安娜·卡列宁娜》,是目前这部名著最好的中文译本,被无数人阅读过。她还与人合译或翻译了《生者与死者》、《蝴蝶梦》、《月亮宝石》、《福尔摩斯新探案集》、《维莱特》、《珂赛特》等诸多作品,是中国读者了解俄苏文学的一道重要的桥梁。但谢素台的晚年和其他翻译家一样是寂寞的,这寂寞并非来自中国翻译家对翻译事业的冷淡,实际上他们中的很多人虽至耄耋之年,仍热爱翻译,但在一个明星生子都能占据各大媒体版面的娱乐时代,翻译家以及他们的翻译工作,却被遗忘了。
成绩贡献
生前寂寞逝后哀荣,曾被用来形容很多离世的文化人物,媒体在知名文化人去世后予以大篇幅的报道与评论,也成为一种独特的纪念方式,这种纪念有助于总结人物创造的文化成果,借以反思学界的一些问题,也会让这个喧嚣的信息世界得以清净片刻。但谢素台的去世告诉我们,翻译界太清冷了,乃至于如此重要的一位翻译家去世,都是通过微博这种热闹的网络场所传递出来的翻译界的清冷,或能映衬出出版界的浮躁。4年至少翻译出版23本国外著作——“史上最牛译者”的曝光,揭示出了译著出版的种种潜规则:出版商低价聘请大学生当枪手,本该精益求精的翻译工作被剪刀、糨糊代替,有的翻译作者甚至根本不懂外文,他们所做的事情就是把谢素台这样的老翻译家的作品拿过来,再“中译中”一次,换个词语组合方式便诞生了新版本。
译著的泛滥和翻译的门槛变低,让真正拥有学术素养的翻译界被忽视。有人曾爆料某出版商操作译著出版的方式:一口气买下一堆国外出版物的版权,花钱雇廉价枪手翻译,但由于读者已经对大量粗制滥造的译著失去信任,所以该出版商在屡次赔钱之后,只能将手中版权低价转让。而译著泛滥和翻译门槛降低,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认识几个蝌蚪字母就敢在名片上印上“翻译家”称谓,成为一大笑话。
曾求学于西南联大,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进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编译工作,谢素台的简历如此简单,却能看到翻译工作是贯穿她一生的事业。很大程度上,翻译是比创作更显语言功力的事情。王小波对翻译十分推崇,他把查良铮译的《青铜骑士》和王道乾译的《情人》当作自己的文学师承,并对他们表达了热切的敬爱:“假如没有像查先生和王先生这样的人,最好的中国文学语言就无处去学……对于这些先生,我何止是尊敬他们——我爱他们。”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6 15:15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