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红玲,北京人,自1996年加入记者队伍,最初在当时如日中天的《精品购物指南报》社做旅游记者,主持《旅游快车》版,1999年下半年转入正在腾飞的《中国经营报》,次年4月担任房地产版编辑,从此开始房地产记者生涯,任《地产中国网》总编辑。
人物经历
工作是我生命的亮色
在谢红玲简洁素朴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卷轴:宁静致远。
她是一个温和文雅的女性,最初做旅游记者,文字优美而富有灵性。从一个旅游记者转入房地产版块,谢红玲说曾经很不适应,不仅是行业的转变,而且还有关注方式的转变,以前关注的是那些美景胜地,而现在要关注一个产业以及行业市场。“前边文章的写法是抒情散文诗,这边都是大论文”,差别很大。
“当时什么叫塔楼、板楼等房地产术语,基本上分不清楚”,基本上是从零开始。她曾经一度要求转岗,“但领导说,谁也不懂这行业,必须有人去拓荒,那只能你去,然后就去做了”。
她很要强。她回忆说,当时的中国经营报,在媒体界一枝独秀,对于记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报纸金融版等板块已经有了资深名记,“我觉得这个房产板块不能变成短板”。于是她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恶补行业知识,和行业界的人学习交流,很快适应了行业节奏,并逐渐把握住了行业脉搏。
谢红玲从1999年开始做房地产报道到现在历经将近12年的时间。回首这十来年经历,她说,房地产业是一个江湖气颇浓的行业,很多事情和工作都是在应酬中解决,并且房地产从业者男性居多,从这个角度来讲,男性记者开展工作或许更方便一些。
作为一个女记者,刚介入里边也遇见一些类似障碍,“但或许是我师范专业出身,在与人沟通的时候比较注意采访对象的感受,他们一般比较容易接受我们的问题”。”我会很注意,在和采访对象的沟通过程当中,给到他们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单单的从他那索取我想要的答案。”“尽量平等的交流,尽管是我去采访他,是有求于他,但我也会尽量给他一些对他有价值的信息。这也是这几年来我从事房地产行业以来比较容易采访到开发老总的一个原因,他会愿意和你交流。”
在这个充满刚性气息的行业,谢红玲说,“在职场,我基本上是把自己当做一个中性人。在工作中,我就是一个工作者,会忘掉性别的存在。性别其实没有太大关系,敬业、专业、有公心这样才能写出有有影响力的东西”。
一晃12载,当新浪乐居问她为什么会在这个行业做这么久时,她说,“我喜欢关注事情本身,不太容易被其他东西分散精力”。之间也有朋友介绍或者猎头公司提供,有很多次媒体创业的机会和去开发企业的机会,“但我总是对我手头的东西割舍不下,所以就一直过来了”。
转行也考虑过,她坦承,虽然同在房地产行业,但地产媒体和地产企业的收入有很大的差距,同样的付出,回报不一样的,在初期那几年确实有过转行的念头。但现在,她说,“像我们这个年龄不会为经济利益而做事,更多的考虑的自己的兴趣、理想”。
她也遇见过瓶颈,“差不多十年的积累,经验,包括业界资源逐渐积累,在这个过程中感觉自己所在的空间相对缩小,经常感觉很多想法没法去实现,束缚感越来越强,曾经有好多机会,但一直未能如愿,感觉地产中国这个平台基本上能把自己很多想法实现,就过来了”。
“其实很痛苦,犹豫了一年时间”,她说。
是不是从一个很熟悉的平台离开去面临一个未知的领域而倍感压力?谢红玲说,“这个我不在乎,我是乐于是挑战。考虑的是感情,说句玩笑话,把青春都献给了前一份报纸,在奉献中也逐步成长,这份情感是难以割舍的,”最值得记忆的,自己成长最快的时期也是在那个平台上。“当最后决定要走的时候,领导还没说话,自己一开口眼泪就哗哗下来了”,就感觉这是个在事业的家,想走又割舍不下,“领导说,想回来了就回来,门永远给你开着”。
工作中甘苦自知。谢红玲说,曾经有一段时间父母生病,家里孩子又小,每天忙的焦头烂额,只有沉浸采访和写作中,才能暂时忘掉生活烦恼,感觉那时候是觉得可幸福了。
“我记得那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叫生命中的亮色。那一段时间,工作就是我生命的亮色。”
中国房地产历程见证者
自从从事房地产行业工作以来,已有10多年的时间,她见证了北京和中国房地产市场商业化的全程,谢红玲说,真的觉得是非常幸运进入这个行业,是见证者也是和它一起成长的。“这个行业从不规范到规范,从粗糙的产品到精细化的产品,从粗放式经营管理到越来越国际化规范化,尽管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的进步是非常惊人的”。
地产发展跌宕起伏,作为亲历者,她说她印象最深刻的时期是在2007年。
这是楼市房价到达第一个高潮期。“房价涨的特别高,涨到了开发商都害怕,开发商数钱数到手软,也数到心惊胆战,也不知道怎么去控制”。开发企业遇见不能承受之重,基本上被妖魔化,对开发商暴利发展给了很多负面的评价。那时候呈现了“一边倒”的舆论,行业专家不敢说话,为开发商说话肯定会被唾骂。
“虽然有好多开发商追逐暴利,罔顾社会责任,但我接触的很多都是很优秀的企业,感觉对他们来说很冤枉的。并不是不想赚钱。他们也说:不应该涨这么高,但是现实是,我的产品明明比旁边项目好,他们都涨3万了我们只能更高才能证明比他更好”。
1套房500人买,而调控的只有价格门槛。市场急剧膨胀下,政策却滞后很多,而根源是宽松的货币政策。现在来看,从中央政府的角度来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为了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必须采取的一个举动,但没有实时的去收这个宽松度,同时决策层面对社会购房爆发力缺乏认识。
从07年经过08年的低谷再到09年的高潮,这种势头是挡不住的。09年又上去了,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被动的变成这角色,他们没有这个力量如果说绑架,就是从政府、购房人、开发企业的不约而同的合谋。地方政府的卖地热情,购房者的购房热情,开发商的开发热情、金融机构的逐利热情。
对于未来的房地产格局,谢红玲表示,她和很多开发公司高层也探讨过,他们说长远发展信心还在,但短期都看不清楚。“政策之手掌控之下的房地产充满了变数”。
从07年的房价飞涨,从民众和舆论角度是开发商是不道德,再到2011年最高层说开发商应道德一些 ,这两种合力会对行业带来如何的影响呢?
社会不同层面勇敢自己的责任。开发商提供好的产品服务。政府要把规范行业秩序,担起来,规范土地市场的责任担起来。 中央政府货币金融城乡改革大的方针制定好。单方面说任何一方都有失公平。
家是婚姻必需品,房子只是一个容器
在传统观点里,女性在家庭里所担任的责任更多一些。谢红玲承认,作为一个职业女性,有时候确实感到挺累的,“家里和外边的都得做,在报纸工作阶段时间比较自由,做网媒后时间和精力感觉完全不能兼顾了。”在要做网络之前,她自己先做了一个预先的估计,然后和家里进行了充分的沟通,说“可能没有时间给你们做晚饭了,没有时间给儿子辅导功课了,这样的话你们觉得行么?”而他们第一考虑的是我的感受,你不去,在现在的平台上你工作的愉快吗?如果去,你能不能承受得住压力吗?。
新平台有我发挥的空间,如果想去尝试,那你愿意做,就去做吧,儿子还说,下学了自己回家煮面”,家人理解和支持让我做起工作来很踏实。
现在流行一种观念,就是“无房不婚”,没有房子就不结婚,甚至有的女孩子把有无房子当成找对象的必须条件,无房免谈。谢红玲说, 这其实是把自己放在一个传统弱女子的角度,失去了现代女性的独立精神,选择对象,人品放在第一位,其次是他的发展潜力,第三,要相信自己的能力。“风雨几十年过来会发现,最重要的是人的本质,而不是外在的东西”。
现在的年轻人心态太优越的,太想一步到位。但她同时表示,也理解年轻人需要稳定住所的心情,现在租房不安定,租半年就要搬,或许就是“现实迫使人现实”。
对于“房子是否是婚姻的必需品”的看法,谢红玲说,家是婚姻的必需品,房子只是一个容器。
在即将到来的三八节,对即将结婚或者购房的女性朋友谢红玲写下寄语:“祝愿每一个人,都能够一步步接近幸福的顶点”。
最后,她说有一句话送给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女性朋友们,她说,看到这个行业拼命工作的女性太多,但过程不要太苦,这句话是:“只有经由喜悦的旅途,才能达到喜悦的终点!”
微博访谈
1提问:为什么利息一下子提这么高?银行是不是收到了什么指示?
搜狐微博@刘杉V财经评论:应该不是什么新的调控政策,主要原因是银行资金短缺,特别是上周国务院要求银行向小企业贷款后,银行可贷资金减少,其必然把资源向大客户集中,所以减少个人房贷。
2提问:为什么银行连首套房贷款都要涨,房贷不是银行的优质业务吗?
搜狐微博@刘杉V财经评论:没错,房贷的确是银行最优良资产,其一般都想在这个领域扩展。此番涨价,一是银行资金紧张,优先保大客户贷款,这符合银行长远利益;二是银行不看好房贷发展,目前北京全款买房数量增长较快,所以银行认为在限购条件下,房贷增长速度下降,所以全力保大企业大客户。
3提问:房地产商到底有没有所谓道德的血液?这个政策是银行和开发商商量好的吧?
搜狐微博@刘杉V财经评论:不能用道德要求商人,房价问题是政府和政策问题,开发商喝汤,政府才是吃肉的。这个政策对开发商不利,银行为自身利益制定的。
搜狐微博@谢红玲:房贷收紧,开发商也拿不到钱了,所以他俩在这事上不是统一战线。
4提问:现在买房划算还是等两个月买更划算?在北京买划算,还是在二线城市买划算?
搜狐微博@刘杉V财经评论:北京太贵了,也不适合居住,我认为二线城市舒服。两个月后买房更实惠
搜狐微博@谢红玲:首先还是考虑清楚你买房的目的吧.如果是自住,还是在工作的地方买;如果是投资,也要看长期投还是短期投.
5提问:还让人活不活,为什么要上调首套房贷呢?要调也应该调第二套,三套等这些房呀!政府和银行就会打劫老百姓,榨取老百姓的血汗!
搜狐微博@刘杉V财经评论:说的没错,银行唯利是图,他不管老百姓死活。银行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银行也是商人,和
开发商一样。但高房价主要责任在政府。
搜狐微博@谢红玲:银行是商业机构,他们是不管大家能不能买房的.他们要看生意的利益价值,当然他们是看好房贷生意的,但是年底囊中酸涩.
人物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