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臣(1940-1963),河北易县人,北京军区某团三营炮兵连战士。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人物生平
谢臣,中国人民解放军爱民模范,战士,回族,1940年生,河北省易县人。195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0年3月应征入伍。入伍前,是人民公社的模范社员。入伍后,受党的教育,思想觉悟不断提高,逐渐成长为一个出色的人民战士。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毛主席要我们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做一个‘利他主义者’,这就是我的理想和志气。”他常说:“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凡是对人民有利的事,就应该多做,自觉地做。”他工作积极,学习刻苦,经常为驻地群众做好事。多次受奖,被誉为“爱民标兵”、“节约模范”。
1963年8月上旬,河北省西部地区连降暴雨,河水猛涨,连队驻地易县东高士庄有被洪水淹没的危险。他和战友一道,挨家逐户动员群众转移,背扶年老体弱的群众上山。8日,山洪骤发。他奋不顾身跃入激流,救出一名落水妇女。当听到落水儿童的呼救声时,他虽筋疲力尽,仍坚持游向激流,救出儿童,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被巨浪吞没,英勇牺牲,年仅23岁。
牺牲经过
1963年8月初,一场持续多天的特大暴雨席卷河北省石家庄、保定、邢台等地。7日,谢臣随连队奉命到易县东高士庄抗洪抢险。一天一夜,他和战友不顾生命危险,先后救出450多名被困群众,转移2000多名群众和大批集体财产。
8日凌晨,谢臣看到群众穿着湿衣服冻得瑟瑟发抖,决定回村找御寒衣物。刚到村里,山洪突然来临。此时,谢臣离山坡不过几步远,一迈腿就可以安全上山。但他向连部跑去,他知道那里还有没来得及上山的群众和带病坚持指挥抗洪的副指导员刘少春。就在这时,山洪把他卷进了激流。
谢臣用力浮出水面,发现社员王洛荣的女儿王莲子正在洪水里挣扎。他一手抓住王莲子衣服,一手划水,好不容易游到了岸边,一个漩涡又把他们卷入激流。
谢臣在洪水中艰难地向前游,终于游到岸边。可是因为水急,拉着一个人很难上岸。谢臣急中生智,双手托住王莲子,使尽全身力气,把她推上岸,自己却被洪水冲离岸边。
几度浮沉,他才勉强摆脱了激流冲击,游到水势平稳处,即将脱险。突然,身后漩涡里又传来了呼救声。整整奔波了一夜的谢臣,此时体力已消耗殆尽,但他使出最后力气,挥开双臂,向呼救的落水女童陈爱子游去。一波无情的水浪,把他卷入水底。谢臣壮烈牺牲,年仅23岁。
纪念缅怀
所在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愿望,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记一等功。同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追授他“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964年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追授他“爱民模范”荣誉称号,29日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谢臣班”。贺龙、聂荣臻分别为之题词。河北省保定市建有“谢臣烈士纪念馆”和“谢臣烈士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