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诇
北宋历史人物
谢诇(1000-1071),字成甫,生于北宋景祐(1034~1037)年间。福建建宁县人。9岁即能文。20岁中举人,入太学。治平四年(1067)考中进士。最后升为汀州府尹,在任数载。后赠为宣奉大夫。
初任临川知县
县里有千金陂,能灌溉万顷田地,谢诇上任后,加固加高堤坝,使之能灌溉更多的农田。有个叫闵通的人,谢数次因其违法而惩办过他,有人因此以为谢诇恨闵通,便诬陷闵通儿子为强盗,谢诇调查后为其辨清了冤屈,临川人因此称他为“谢冰壶”。
后任清江知县
发现前任已经结案的一起杀夫案中有许多可疑之处,经上司同意重新审理,死者果然非其妻所杀,而为仇家所害。罪犯落网,无辜者伸了冤,全县哄动。有一年闹灾荒,谢诇到四郊放粮赈灾。时近除夕,家里去信催他回去团聚,他看后便在信末批道:“岁节不归第,不饮数十杯酒耳。人失食,奈何?”
家庭成员
儿子
谢黼,从小受业于父,北宋绍兴元年(1094年)进士,曾任吏部员外郎,出使高丽国。
谢黻,先后任潭州道判、兴化通判、和州知府、建昌知军等职。
谢皓,字德夫,从小聪明才智,颇受谢诇器重,20岁选入太学。谢皓进士及第后,先后任南剑司户、瑞洪二州司理、历城知县,以政绩显著擢升为金部郎中。大观三年(1109年),辽国使者来朝,向北宋朝廷提出种种非分要求,接伴使张闬等无言以对。徽宗皇帝命谢皓代替张闬接待辽使。谢皓在接待中坚持有理有节的民族气节,表现出非凡的外交才能,维护了北宋朝廷的尊严。次年,谢皓受命以太常少卿身份出使辽国。在辽国举办的招待宴会上,辽官员有意挑衅,提出要与谢皓较量箭法。谢皓欣然应战,一箭便射中靶心,使辽人不敢轻视。回国后,谢皓任司农少卿,又先后出任南剑、建昌、绎州知州。谢皓为官清廉,他曾说:“吾平生不以公事徇人”,“居官持公廉二字足矣”。谢皓去世时享年80岁。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2:10
目录
概述
初任临川知县
后任清江知县
家庭成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