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仙记
白先勇创作短篇小说
《谪仙记》是台湾作家白先勇短篇小说集《纽约客》其中的一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65年。
内容简介
《谪仙记》以慧芬的丈夫陈寅的视角讲述了主人公李彤一生的起落遭遇:李彤与慧芬、张嘉行、需芷菩四人曾经是是上海贵族中学的同班同学,又一起去美国留学,这其中又数李彤在各方面更胜一筹。李彤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家庭地位显赫,父母视她如珍宝,在同龄人中也是佼佼者。来到美国后,在学校也是出尽了风头,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然而后来家里出了事,父母遇到船难双双离世,家当也没有了。这个噩耗使李彤的性格发生了大转变,她由一位骄傲的世家贵族小姐瞬间沦落为漂泊的异乡人,当境遇相似的姐妹们逐渐与现实妥协、接受现状的时候,她仍旧丝毫不改旧日习气,继续以任性、轻佻的姿态生活在众人的视线里,游走在很多男人间,而最终她又选择以威尼斯跳河这样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绝决地离世。
创作背景
1963年,白先勇赴美留学。“环境遽变,方寸大乱”,他感叹,“骤然间,心里增添了许多岁月。黄庭坚的词:“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不必十年,一年已足”。正因为“去国日久,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乡愁日深,于是便开始了《纽约客》,以及稍后的《台北人》”。《谪仙记》创作于1965年7月,被普遍认为是短篇小说集《纽约客》中具有代表性的篇章。
人物介绍
李彤,年轻貌美才华出众的女人。与李彤一起赴美留学的三位女孩在大学毕业后都纷纷结婚生子,只有李彤一直形影单只。黄慧芬等人在结婚生子组建家庭中重新的生存下来,她们无法理解李彤的人生、李彤的死,她们所认为的是,只要有高收入、稳定的伴侣、偶尔的牌局,人生就称得上完满了,没有什么缺憾。同样经受过家庭剧变,她们却坦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随遇而安的人是无法理解李彤的任性背后的反抗命运的执着。李彤在男人、工作赚钱的世俗里不断周旋,自在的生活表象掩藏不了心灵深处无法找回自我的凄怆。孤傲和倔强是她狙击命运制约的武器,然而在她的内心,早已意识到这样的抗争是以卵击石,结果她以自杀告终。李彤不能挣脱她灵魂深处父权文化下女性价值观的束缚,在“逃离”之后,深感茫然与失落,不知何去何从,最终选择了最为激烈也是最为消沉的方式。在异乡的洪流中浮沉挣扎,于是李彤选择了自杀。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作者选择以李彤比喻传统中国:小说中陈寅用“惊人”一词来形容李彤,应该说李彤的美艳动人与中国传统文明的辉煌绚丽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的命运更存在一种平行和暗合,即是不可逆转、无处逃避的衰亡命运。
白先勇作为留学生以及小说的书写者,表达了对李彤深切地同情,因为同样的人生经历使白先勇更能体会他们在这种特殊的文化环境中所面临的情感和精神上的痛苦,更能引发共鸣但是在同情之余也表达了白先勇对母体文化真挚的依恋以及深深的忧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白先勇是对其前途抱有坚决的决心和信心的,他并没有迷失自己,满怀爱国热情,并将这种热情通过作品传递出来,语言上虽略显含蓄内敛,但是内心的坚定却毋庸置疑。
艺术特色
白先勇在《谪仙记》中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者的视角在不动情的叙述中塑造了李彤独特的艺术形象,呈现出一个感伤的故事,让读者感受海外游子的生存境遇,品味他们内心的痛笼在讲述故事的同时,有着更多值得读者深思的东西。
作者并没有在小说中刻意地揭示主人公心理状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他用较为平实的语言,不动声色地讲述了关于几个女人的故事,并不在其中加以渲染,甚至不倾注自己的强烈感情,尽可能达到客观、冷静的描述效果。与白先勇的其他小说一样,《谪仙记》也是以人物为中心,情节相对而言被淡化;但与别的作品不同的是,在描写人物时,作者回避了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摹,而是将其丰富复杂的性格、跌宕起伏的心理状态隐藏在几个生活片断的记叙之后。李彤是小说的中心,但她正式出场的次数却不多,作者只选取了她短暂一生中的几个断面,从侧面、正面、反面对她进行了多角度的塑造。这种跳跃式的速写又正与李彤曲折的人生经历,形成强烈的反差,小说才给读者造成巨大的精神震动,收到了戏剧性的效果。
作者简介
白先勇,作家、评论家,生于1937年。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树犹如此》等。近年来致力于昆曲的复兴与古典名著《红楼梦》的重新解读与推广,重新整理了明代汤显祖戏曲《牡丹亭》和高濂《玉簪记》等。曾获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16:46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