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国标(1910~1934)文总六烈士之一。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县水口镇后溪水口园村人。年幼时在家乡读书,1923年至1928年在广州市广雅中学和中大附中读书,受到大革命的影响,思想倾向进步,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民国23年(1934年)8月1日上午谭国标在广州红花岗惨遭杀害,同时被杀害的还有温盛刚、凌伯骥、赖寅仿、郑挺秀、何仁棠等人。
人物生平
谭国标(1910~1934),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县水口镇后溪水口园村人。
民国12年(1923年),谭国标在家乡的红花小学毕业,同年秋考入广州市广雅中学。在广州读书期间,参加新学生社的活动,到民国14年(1925年)又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
民国15年(1926年),谭国标在广雅中学初中毕业,随后考上中山大学预备科。在这期间,他兴趣广泛,阅读的书籍涉及文学、政治、经济、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而对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兴趣更大,他曾阅读过李守常的《土地与农民》、肖楚女的《中国的农民问题》澎湃湃的《海丰农民运动记》等。
民国17年(1928年)初秋,谭国标与大哥谭国钧(中山大学学生),谭秀峰(中山大学学生)等在广州永汉北路(今财厅前)开办一间秋明书店,出售进步书刊,还秘密出售宣传马列主义的书籍,吸引了许多思想进步的青年,同时又成为亲密同志聚会和交流讯息的联络点,此书店终于引起当局的注意和监视,于同年冬,派出军警特务查封了书店,并逮捕了谭国标、谭国钧等人,但由于抓不到什么重要把柄,终于于民国18年(1929年)初将谭国标兄弟释放,谭国标出狱后,即回到中山大学预科完成学业,同年8月,谭国标前往日本留学,进入东京明治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在学期间,谭国标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特别是《资本论》。
民国20年(1931年)暑假,谭国标利用假期回国作一次广泛的社会调查,历时三个月,先后在广州调查各阶层的生活状况、政治态度和社会心理,随后,又回到台城、新昌等地作城镇贸易、农村生活的调查,最后回到家乡水口园村开展社会调查,暑假结束后,谭国标返回日本。“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留日学生在“中华留日同学会“主持下,举行追悼东北死难同胞大会,散发抗议日本侵略的传单,并到中国驻日大使馆请愿示威,谭国标在参加这些活动中,结识了领导这些活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温健公(中共党员,在日本秋田矿山学院学习),同时也结识了温盛刚(中共党员,在日本明治大学学习)。不久,温健公离开日本返国,谭国标也于同年12月返回祖国。
谭国标先回到上海,准备同温健公取得联系,后得知温健公因在上海从事抗日救亡工作而被捕入狱,因此只好回到广州。
在广州期间,谭国标见到了谭秀峰和温盛刚。三人见面后,便商议如何在广州开展抗日救亡工作,随后,经谭秀峰介绍,谭国标进入广州国民大学和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教书。三人经研究,决定从办刊物人手,吸引和团结广州地区的进步力量,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当年秋天,他们创办一个刊物一《世界情势》,刊物内容主要是介绍世界的经济政治情况,分析日本侵略我国东北和沿海的形势,评论政府对日政策及与之相关的国内动态。当时已活跃在中山大学的凌伯骥、赖寅傲、郑挺秀,何仁棠等人,都先后集合到一起,为《世界情势》写稿、印刷,发行献计出力,由于《世界情势》越办越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出版了六七期之后,便遭到当局的禁止,于是,他们把刊物名称改为《一般文化》,又继续出版,还增办一个新的《文化阵线》月刊,变着法子坚持战斗。
民国22年(1933年),温健公已由党组织营救出狱并来到广州。他带来了党关于扩大进步文化团体,开展抗日救国运动精神,并且建议以“一般文化社”为基础,把几个文化团体组织起来,成立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简称“广州文总”),当时,在广州除“一般文化社”外,还有“广州文艺社“、“万言杂志社”,“南国剧社“、中大“抗日剧社“等,这些文化团体经过联系协商之后,决定在5月5日召开成立“广州文总“的大会,同时纪念马克思诞生115周年,大会地点选在广州市河南一间茶寮里,出席大会的人分头秘密前往。
“广州文总“成立不久,与在上海的“中国左翼文化总盟”取得联系,并且根据上海的经验,在“广州文总”领导下,分设社会科学家联盟(“社联”),左翼作家联盟(“左联”)和戏剧作家联盟(“剧联”)“广州文总”的负责人,是由谭秀峰任书记,温盛刚任宣传部长,谭国标任组织部长。
组织发动工作是面向社会的工作,为了把社会上的抗日进步力量吸引到“广州文总”这个组织的周围,谭国标一方面写文章在“广州文总”所属刊物发表,以扩大政治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在国民大学和女师的教学工作,指导“读书会”的活动,以发表扩大“社联“的外围组织。
“广州文总”所属各“联”出版了名目繁多的各种刊物,经常受到当局的查禁,但禁了这个又换个名目出,出了又禁,禁了又出,使当局甚为恼怒,进一步加紧对“广州文总”的活动进行查禁和监视,并对“广州文总”成员进行恫吓和跟踪,先后已有“社联”、“左联”、“剧联“个别成员被捕。
民国23年(1934年)1月下旬,捕人的风声日紧,谭国标急忙介绍一些“文总”成员转移到上海,自己决定回家乡暂避,由于事情耽搁,无法及时撤出广州,同月30日晚上特务警察冲入法政路15号的谭国标家里,翻箱倒柜,硬是把谭国标和妻子叶傲霜带走。
谭国标被定为“首要政治犯”,关押在维新路的广州市公安局特别侦缉部的第三监仓里。当局企图从谭国标身上打开缺口,将“文总”的所有成员一网打尽,以至摧毁共产党领导的整个社会组织。谭国标始终没有暴露“文总”的组织情况,在狱中还主动承担责任,保护未暴露身份的同志,当局没有办法,于民国23年(1934年)8月1日上午在广州红花岗将谭国标杀害,同时被杀害的还有温盛刚、凌伯骥、赖寅仿、郑挺秀、何仁棠等人。
后世纪念
2014年7月31日,文总六烈士牺牲80周年纪念活动在广州起义纪念馆举行。
中国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简称广州“文总”)成立于1933年4月。广州“文总”由何干之(谭秀峰)任书记,谭国标任组织部长,温盛刚任宣传部长,凌伯骥、赖寅仿、郑挺秀、何仁棠都是“社联”的负责人或骨干成员。1934年1月,谭国标等六人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同年8月1日,英勇就义。如今, 广州市东郊银河公墓中有一块刻着“一九三四年八月一日牺牲六烈士墓”的石碑,上面写着温盛刚等六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