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家镇,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下辖镇,地处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南端,东与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沙子坡镇交界,南与
德江县枫香溪镇接壤,西与
夹石镇相连,西北与
淇滩镇交界,北与
甘溪乡接界,东北与
中界乡、
晓景乡毗邻。东西最大距离16.3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5.75千米,总面积163.8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谯家镇户籍总人口57055人。
历史沿革
明、清属祐溪长官司。
民国十五年(1926年),属上坝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三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属上坝区。
1950年,置四区。
1956年,更名谯家区。
1959年,改谯家公社。
1961年,复名谯家区。
1961-1992年,为谯家区的区所在地。
1992年,谯家、铅厂、白石、汪家4乡合并建谯家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谯家镇辖谯家1个居民委员会,谯家铺、韩家、印山、耳当溪、堡上、桂鲜、猫阡坝、瓦厂坝、大木、铅厂坝、白石溪、长征、高田、符家、大土、白沙、小河、兴隆、水田坝、后寨、周家、汪家、枫香域、大湾24个村民委员会;下设345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谯家镇下辖谯家居委会、谯家铺社区居民委员会、堡上社区居民委员会、韩家村委会、印山村委会、耳当溪村委会、桂鲜村委会、猫阡坝村委会、瓦厂坝村委会、大木村委会、铅厂坝村委会、白石溪村委会、长征村委会、高田村委会、符家寨村委会、大土村委会、白沙村委会、后寨村委会、周家村委会、枫香垭村委会、小河村委会、兴隆村委会、水田坝村委会、汪家村委会、大湾村委会3个居委会和22个村委会。镇政府驻谯家铺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谯家镇地处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南端,东与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沙子坡镇交界,南与
德江县枫香溪镇接壤,西与
夹石镇相连,西北与
淇滩镇交界,北与
甘溪乡接界,东北与
中界乡、
晓景乡毗邻。距县城38千米。东西最大距离16.3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5.75千米,总面积163.8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谯家镇地处高原地带,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地形分为高山山原槽坝和低山沟境。境内最高点位于高帽顶,海拔1346米;最低点位于枫香域白果树河河床,海拔326米。
气候
谯家镇气候特点是多年平均气温16.4℃,1月平均气温5.3℃,极端最低气温-9.6℃;7月平均气温26.8℃,极端最高气温40.24℃。无霜期年平均28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3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
水文
谯家镇河道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主要河道有坝坨河、白石溪河,耳当溪河。
自然灾害
谯家镇主要自然灾害有风灾、洪涝、旱灾、冰雹灾、地陷、地质灾害等。最严重的一次山体滑坡发生在2011年,致使3765亩农田受灾,倒塌房屋2间,直接经济损失1100万元。
自然资源
截至2011年,谯家镇农业耕地面积30185亩;可利用草地面积26226亩,林地面积86792亩。
谯家镇已探明地下矿藏有
煤炭、
萤石、
硫黄、铝锐土、
高岭土、硫铁、
冰洲石、钻猛等。其中煤炭储量1-8亿吨。
人口
2011年末,谯家镇总人口5.3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25人,城镇化率2.3%。另有流动人口526人。总人口中,14岁以下14868人,占28%;15-64岁33984人,占64%;65岁以上4248人,占8%。总人口中,以土家族为主,达21560人,占40.6%。2011年,人口出生率11.79‰,人口死亡率5.17‰,人口自然增长率6.62‰。
截至2017年末,谯家镇常住总人口48302人。
截至2018年末,谯家镇户籍总人口5705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谯家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450元;财政总收入1424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89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68元。
2018年,谯家镇有工业企业6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5个。
第一产业
谯家镇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黄豆为主。2011年,谯家镇生产粮食10279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烟叶、油菜、花生、油桐等。2011年,谯家镇烟叶产量611吨,油菜产量245吨,花生产量93吨,油桐籽产量160吨。
谯家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谯家镇生猪年末存栏24119头,牛年末存栏11085头,羊年末存栏19562只,家禽年末存栏41352羽。2011年,谯家镇生产肉类2386吨,其中猪肉1661吨,牛肉147吨,羊肉257吨;家禽肉76吨,禽蛋95吨。
截至2011年,谯家镇累计造林37350亩,其中防护林33600亩,经济林3750亩。林木覆盖率38.9%。2011年,谯家镇水果种植面积47亩,产量150吨。主要品种有梨、柑橘等。
交通运输
2011年,谯家镇客运总量3.5万人次,货运总量50万吨。
2011年末,谯家镇道路总长度2.3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谯家镇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250人,专任教师13人;小学21所,在校生5047人,专任教师29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初中2所,在校生2039人,专任教师10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小升初升学率98%,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主要学校有谯家中学。
文化事业
1952年2月,谯家镇开通有线广播站。2011年末,谯家镇开通有线电视,4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5%。
2011年末,谯家镇有文化艺术团体1个,会员10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谯家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1个,其中镇中心卫生院1所,片区医疗点4个,民营医疗所2个,村级卫生室24个。专业卫生人员45人。2011年,谯家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9209人,参合率95%。
社会保障
2011年,谯家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60户,人数240人,支出4.8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120户,人数11536人,支出755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6人,支出17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541人,支出56万元;农村医疗救助627人次,支出109.9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63人次,支出29万元。
邮政电信
2011年末,谯家镇有邮政网点2个,电信服务网点2个。
给排水
2011年末,谯家镇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6%,年人均生活用水23吨。
历史文化
名字由来
谯家镇因传说明代谯姓人氏来此创业,开设店铺埠,谯家铺由此得名。
文物古迹
谯家镇有贵州省省级重点保护的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级重点保护的张家祠堂黔东特区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旧址。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坐落于土地湾,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建的木质结构平房。是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贺龙、关向应率红军开辟的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首府驻地。正房上方悬挂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红三军第九师政委廖汉生题字“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匾额。
地方特产
沿河白山羊,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乌江中下游,适宜养殖山羊,谯家镇为养殖地。沿河白山羊全身被毛白色,体形中等,多数有角,蹄色蜡黄,肉色红润,有光泽,富有弹性肉质鲜嫩,膻味轻,汤味淳鲜。
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沿河白山羊”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