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山砚,“品在洮河绿、绿端之上”, 潭州(今长沙)谷山砚汗青悠长,为湖湘地域“四台甫砚”之一。
产地
谷山砚为传统名砚,产自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与望城县交界的谷山(谷山又名谷王山、云母山),位于长沙市湘江西侧,望城区与岳麓区交界处,与岳麓比肩,自晋唐以来即为佛教名山。谷山最高峰谷王峰周围次第延展开五条山脉,恰似一把太师椅面朝湘江而设。
历史渊源
谷山砚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宋代,据宋代米芾《砚史》记载:“潭州谷山砚,淡青、纹如乱丝、扣无声、得墨快、发墨有光。”
清乾隆《长沙府志》卷之五·长沙山川·五记载:“谷山,县西七十里。山有灵谷,下有龙潭,祷雨辄应。有石色淡青,纹如乱丝,叩之无声,为砚发墨,亦有光。”
清·曾兴仁·《砚考》记载:“产在长沙云母山溪谷中,质清润,色绿、多松花纹,扣之声如瓦木。品在洮河绿、郴州绿,绿端之上,清道光後取制砚者,多宝重之。”(谷山又名谷王山、云母山)
据《湖南方物志》记载:“谷山,在长沙县七十里。产青纹花石,可为砚。(《清一统志》)”,“谷山砚石,屡见前人记载,湘人知者颇少。道光八年,桐城阙翁岚偶见木工以绿石作砺,光泽可爱,询知为谷山所产。购归,琢成一砚,竞相传播。于是谷山砚之名大著。(《道光三长物斋本》)”
基本特征
谷山砚石色分为冬青、乌青、潭绿三种,以冬青、潭绿二色居多。
谷山砚有其独特的石纹如:牛毛纹、牛肉、水波、火焰、桂斑、金线、薯羮、乌青、金星、松花等石品,乌青更是谷山砚中的上品。
谷山砚石纹如丝、坚密柔腻,,其砚质地温润如玉,呵气之间可研墨,更发墨,墨如油,在砚中生光发亮,研出之墨汁细滑,随笔旋转流畅,书写流畅且护毫。
谷山砚的石质、挥毫益墨、加盖后砚内余墨数日不干,如史料记载品质在洮河绿、绿端之上。
谷山砚雕刻题材广泛,文化色彩厚重。因石构图,因材施艺,因型造势。充分利用天然的石皮和天然的石纹,汇集文学、历史、绘画、书法、篆刻于一体。
制作工序
谷山砚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工序繁多。主要有采石、选料、设计、雕刻、磨光等。
1、采石
采石工人所使用的工具要因地制宜,以凿为主。这些刀具长短有异,大小不一,粗细不同,但每个石工必备三四十把,每天工作后都要修理或磨砺。
2、选料
3、设计
重要环节。
4、雕刻
谷山砚的雕刻是谷山砚制作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工序。要使一块天然朴实的砚石,成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就需要创作设计和雕刻的过程。这个过程处理得当是锦上添花,处理不当就会画蛇添足甚至弄巧成拙。故雕刻艺人要对砚料因材施艺,因石构图,还要根据砚料的石质,去粗存精,认真构思,并考虑题材、立意、构图、形制以及雕刻技法如刀法、刀路。雕刻谷山砚要线条清晰,玲珑浮凸,一目了然。
5、磨光
所用工具
采石工具
因采石环境而制,古代砚坑洞深约20米,采石工人只能在陡峭的岩壁上采石。采石工具主要有:粗细不等的尖口铁凿、铁笔、铁撬、铁锤、炮凿、扁錾、圆錾等。
雕刻工具
因砚石的硬度,雕刻技艺和题材需要而制的雕刻工具主要有:石雕锤、石雕凿、錾子、锤子、刻刀、推刀、凿、凿卡、滑石、雕刻台等。
采石场遗址
“谷山砚”采石场遗址位于望城区黄金乡谷山西北一处山坳里。
洞壁遗留有近代开采的墓碑石坯一通。巨大的石壁上清晰地刻着细密的凿痕,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多少心血和汗水。
谷山砚采石场延续千年,见证了长沙“谷山砚”制砚业的悠久历史,现已成为文物保护单位,谷山砚采石场对研究长沙地区宋代以来手工制作业的发展及古砚台的制作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价值
砚台乃文房四宝之首,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是见证从古至今的社会人文文化的起源发展进步,是中华文化传承和历史的见证。
谷山砚可以很好的推动长沙砚文化的发展,以及对研究长沙地区宋代以来手工制作业的发展及古砚台的制作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而谷山砚将为湖湘文化绘上重要的一笔,这是我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价值最好的传承且具有的巨大科学价值,对湖南名砚谷山砚文化的传播、发展有着重大的社会价值。
友情提示
谷山砚采石场石蕴藏量十分有限,古矿现已开采完毕。游人可去感受历史的气息,但是应该注意安全,沿路有溪水路很滑,洞内太黑暗请不要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