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思慎
中国革命家
谷思慎(1881—1945年),出生于山西省神池县城关,1903年,谷思慎借川资寻其伯父谷如墉,力陈欲读书进取。1904年,谷思慎赴日本明治大学留学。1905年7月30日,孙中山于东京筹组中国同盟会时,谷思慎即参与其中。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任执行部调查科负责人、陕西省主盟人、山西分会干事。1911年,谷思慎受命在包头从事革命活动。1917年,谷思慎响应孙中山护法号召,曾南下穗、沪,流寓二年。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谷思慎供职立法院。1938年,日军犯晋西北,裹挟谷思慎随行,至五寨县三岔镇,趁两军混战逃走,为八路军120师所救。贺龙以礼相待,电告中共中央,复送延安。1941年,谷思慎被聘任晋绥边区临时参议会参议员。1945年随晋绥军区部队进取绥远,拟联络绥远国民党将领中旧交,促其反正。不幸途中积劳,因病逝世,终年64岁。
投身革命
谷思慎,祖籍山西省神池县温岭乡,1881年出生于山西省神池县城关。1904年,满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国人图治,戊戌行新法不成。清廷见国事日蹙,欲图振作,乃派学生留学英、日学习政治。谷思慎等经山西大学堂选送,留学日本明治大学政法系。与光复会等革命组织的骨干分子黄兴、宋教仁、胡汉民、汪精卫等相识。1905年7月中旬,孙中山从欧洲转道日本东京。孙中山于1905年7月14日接见了谷思慎。由孙中山为主盟人,1905年7月14日,加入中国同盟会,也成为了中国同盟会最早的缔造者和发起人之一。孙中山命谷思慎为中国同盟会华北主盟人。1905年8月20日,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孙中山在日本爵板本金弥府邸召开了十七个省市留学生数百人参加的“中国革命同盟会”正式成立大会。会上,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谷思慎担任经理部负责人,其他各部及负责人分别是庶务部黄兴、书记部马君武、内务部朱炳麟、外务部程家柽、会计部刘维焘、评议部汪精卫、司法部邓家彦。1905年秋,根据中国同盟会总部指示,各省建立分会。山西分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谷思慎兼任干事,主管山西分会一切事务,成员有荣炳、荣福桐等。乙巳、丙午两年先后发展会员53名,成为山西辛亥革命的中流砥柱。谷思慎先后介绍了山西的阎锡山、赵戴文、温寿泉等多人入会。
谋举义旗
1907年秋,谷思慎奉孙中山先生之命回国运动革命。临行之前,谷思慎、阎锡山、南桂馨等议计利用合盛源钱庄捐款(庄主张晓岩系中国同盟会会员),在绥西后套借垦拓之名,培养革命势力,伺机以动。光绪皇帝、慈溪太后先后病死,溥仪即位,年号宣统,醇亲王载沣任摄政王,总揽朝政。1910年,谷思慎奔赴北京运动革命,其间办了三件实事:一是救了汪精卫的命;二是为创办《国风日报》创造了条件;三是参加了全国同盟会领导成员非正式会议。当时汪精卫谋刺摄政王未遂被捕入狱。谷思慎通过程家柽对肃亲王善耆说:“汪精卫乃同盟会重要人物,孙中山的得力助手,杀了汪精卫断孙中山膀臂也,必然激起中国同盟会的公愤,越杀反抗的人越多,不如将其暂时关入狱中,磨其锋利,为尔所用。”善耆听其言,亲自审问汪精卫,汪精卫一口承认自己所为,与他人无关,当时可称得上一热血青年,善耆更加爱汪才,未忍行刑,将汪、黄复生判长期监禁于法部监狱。谷思慎又上下打点,得到了可能范围内的优待和自由。武昌起义后,将二人释放。第二件是同盟会员白逾衡、景定成(字梅九),在北京创办《国风日报》,鼓吹革命,揭露清政府官吏的丑恶罪行。因谷思慎奔走联系,取得善耆对革命党的谅解。《国风日报》始终没有被查封。当时有人称赞说:“东京的《民报》、北京的《国风日报》可抵十万大军。”第三件是京都会试。宣统二年,清政府命各省留日学生齐集北京复试。京都会试后,同盟会员各归本省。奉谷思慎之命,山西同盟会员掌握了山西省部分军权,时温寿泉任教练公所督办兼陆军学堂监督,阎锡山为清军第二标教练官,乔煦为二营教练官等。
携眷归乡
南北议和后,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孙中山认为革命已经成功,应该重点抓经济建设,在北京和袁世凯办完移交事宜后,决定来山西考察铁路,调查矿产,鼓励振兴实业。阎锡山得知这个消息后,一方面通过金永以巴结袁世凯;另一方面想得到孙中山器重,欲借孙中山的名望抬高他个人的身份,因此邀请谷思慎进京欢迎孙中山来并。孙中山视察山西后,阎锡山认为谷思慎久居山西对自己独霸山西是最大的障碍,遂将谷留在督军府,名曰参政,实则监视。而谷作为孙中山的追随者,为了顾全大局,在山西有立足之地,也就装出了胸无大志,刘备种菜,韬晦之策。是年冬天,北京临时政府按《临时约法》规定,设参、众两院,谷思慎当选为众议院议员,1913年离晋赴京上任。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全国举哀。当时,阎锡山在山西党、政、军、财集权于一人,羽翼已丰,手下已有七个军,近二十万晋军,不但能独霸山西,而且可和蒋介石、张作霖、冯玉祥等军阀平起平坐。阎锡山经常派人以给谷议员送俸禄为名 ,来神池侦察谷思慎的动静。
奔赴延安
1938年春,侵占大同的日寇后官师团为配合其主力正面南下临汾,出动3万余兵力进攻晋西北的宁武、神池、五寨、岢岚、河曲、保德、偏关七县。谷思慎逃难遇八路军120师,贺龙司令员以礼相待,说:“先生乃辛亥革命前辈,孙中山先生的同志,与吴老玉璋,廖老仲恺齐名,不知今后有何打算?如愿与我军合作,暂留师部,如愿回乡,战事稍平即刻送先生归故里。”谷思慎推心置腹地说:“寻求救国之道,是我平生之志,如今国难当头,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岂能苟且偷生。孙先生一再教导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可叹蒋介石、阎锡山之辈背叛同盟会宗旨,忘记了孙先生临终嘱咐,与共产党为敌,十余年我彷徨少伴,呐喊无应,如今投靠贵军,如鱼得水,若不嫌弃,愿肝胆相照,生死与共。”当时,谷思慎长子瀛生在120师部工作,父子相见,喜出望外,谷谓之曰:“脱难日寇,能赴延安,报国有门,夙愿得偿。”战事稍停,贺龙电告中共中央,请示谷的安置问题,中央复电送延安。于是谷思慎偕其长子瀛生,同赴革命圣地延安。到达延安后,谷瀛生被送延安抗大学习,而谷思慎从此则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在延安这个革命大熔炉中,谷思慎获得新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1942年,晋绥边区临时参议会召开,谷先生及同县人王淑身(程进)、兴县牛友兰等地方名流被聘为晋绥边区临时参议会参议员,由延安返兴县。1945年秋,绥察行政公署主任姚喆指名调谷赴前线联络国民党守军。谷思慎时已年过花甲且身体不适,但毅然前往,意欲联络绥远国民党将领中旧交,促其弃暗投明早成解放大业,不意旅途积劳成疾,病逝于山西省右玉县威远堡。八路军为其隆重举行追悼会,归葬神池祖坟,赉志以终,时年64岁。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9 17:40
目录
概述
投身革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