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草比
作物生物学性状指标之一
谷草比,又称谷秆比,是作物生物学性状指标之一,通常专指禾谷类作物的谷粒与其藁秆重量(干物质量)的比值。
谷草比 grain-straw ratio,谷草比值大,表示植株光合产物转化效率高。一般水稻的谷草比大于麦类作物;矮秆品种大于高秆品种。
计算公式为:谷草比=籽粒产量/秸秆产量。
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张福春、朱志辉的研究文章《中国作物的收获指数》,我国各种作物谷草比、草谷比等如下所示:
各种作物的平均谷草比其值差别很大。主要粮食作物稻、麦、玉米、高粱的谷草比为0.55-0.80,油菜籽的谷草比较小,为0.335,芝麻谷草比是2,而豌豆、烟草的谷草比接近1。谷草比都较大,都大于1,主要粮食作物的谷草比在1.2-1.8之间,较大的油菜和芝麻,分别达到3.0和5.9,最小的豌豆也达1.1。
同种作物的不同种植类型,其谷草比是不同的。水稻中,双季早稻的平均谷草比最大,其次是一季中稻和双季晚稻;对于小麦,春小麦的平均谷草比比冬小麦的大;对于玉米,春玉米的平均谷草比要比夏玉米的大些。水稻、小麦、玉米都是分布最广的作物,在估算其秸秆产量时,应当考虑这些差异。
同一作物,它的丰、平、歉年的平均谷草比是有差异的,并且较有规律,那就是丰年最大、平年其次、歉年最小。除春玉米外,其他作物全是如此。
谷草比与产量水平有关,同一作物的谷草比随着谷物产量的提高而增加。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03 10:17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