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象山位于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谢洋乡象山村,距离大田县城25公里,象山海拔高度1432米,是大田县的第二高峰,象山顶为福建的地理中心。
象山位于戴云山西侧,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1432米,年平均气温16.4℃,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4℃,是一处避暑胜地。
区内连片草地面积10275亩,经省、市有关专家论证,是全省少见的天然草地资源,草地宽阔,草密无林,草质优良,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素有“南方天山”高原风光之美称。象山是我县第二高峰,与县境内第一高峰
大仙峰遥望对峙,是“八闽中心点”。登临峰顶能俯瞰岩城全貌,举目远眺,盎然的万亩草原,山峦叠翠,浑圆的山包引人入胜。区内山上云雾缭绕,牧草绵绵,景色怡人,冬季的雪景、日出、云海给人以大自然美的享受。区内已发现的有象山岩寺,神奇刘公竹、水帘洞、天池、瀑布群及千亩原始森林等十多处景点,是集森林、草原、奇石、秀水、古刹为一体的人文、自然综合风景区,是人们休闲避暑胜地。长期以来,吸引众多游客前往旅游观光。
山腰处有10余亩沼泽地,南面有50余亩的月牙形湖泊,形成高山出平湖的自然奇景。珍稀动植物有红豆杉、赤楠、穿山甲、四脚鱼——“
东方蝾螈”等。景区内峰峦凝翠,林木苍翠,空气清新,交错的谷岭、潺响的溪流、绿茵如画的高山草甸、金浪翻滚的梯田,号称“南方天山”。与此相辉映,象山的人文
生态旅游资源亦十分丰富,有古迹和刘公的民间传说,可称“
八闽中心地,吉祥如意山”,是人们寻古探幽、观光览胜、休闲避暑、生态旅游的天然胜地。
象山岩寺坐落于象山的“象鼻”上,峰峦秀美,祥云缭绕。寺后古木参天,绿树掩映。庙前田园阡陌,涧流回响,颇有“
深山藏古寺”的韵味。象山岩寺始建于元代延祐年间,六百多年沧桑岁月,几废几兴,现存寺庙重建于1982年,为二进重檐歇山式结构。神龛上供奉刘公祖师等菩萨塑像,庙里香烟袅袅,飘飘若仙境,不少善男信女燃香点烛,祈求平安吉祥,真乃“净地朴清尘土界,山深留得佛仙踪”。悬挂于庙内左侧梁下的一口铸造于明朝崇祯十七年的大钟,会让人领悟这里曾经有过的久远历史,而生思古之幽情;“象相地形地相象,山高泉水泉高山”,庙前大门旁的这副对联,读后令人对象山神奇的山水回味无穷;而至令仍流传着的刘公故事,以及刘公塔、刘公竹、刘公泉、刘公鱼、刘公台等遗迹,更是引人入胜,使游人无不争相观赏。
在象山人们常会看到山坡上一堆堆高低不同、大小不等的石堆,这就是传说中的“刘公垒塔”。当年,刘普惠到山上放牧牛羊,有时牛羊磕碰,坡上石块滚下伤了人畜,普惠就把石头垒在一起,这里一堆,那边一堆,有如战场上行兵布阵。日久天长,风吹雨打,石塔稳固如初,无一崩倒。普惠“插梢成竹”的故事更是美妙动人。普惠放牧牛羊,怕其走失,就把竹梢倒头插地为界,牛羊竟不敢逾越。后来,这些竹梢发芽,并长成竹林。人们将这种纹曲节短、竹枝向下、叶子倒垂的毛竹,称为“刘公竹”。刘公生性慈悲,有一次舅母煎鱼,鱼儿在热锅上蹦跳、挣扎,他甚感不忍,遂铲出锅中鱼,倒进屋前水沟,小鱼竟活着游走了。从此象山的小溪、河沟就有了一种长着花块斑痕的小鱼。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刘公放生的鱼儿。
“山崖修石塔,插竹牧羊群;出世神童显,民间信奉殷”。岁月虽然远逝了,但刘公动人的故事仍在广泛流传,这些美丽的传说和象山的自然景观相映成趣,更增添了象山的神秘和韵味,使来到象山的游客都以此先睹为快。
象山景区内原始森林遍布,象山寺和象山湖的南面山麓有一个山谷,山谷中密林中有大量珍贵的野生
红豆杉, 故得名红豆谷。红豆谷中溪水潺潺,常年云雾笼罩,古木参天,置身其中,仿若仙境。除红豆杉外,原始森林中还有上百种动植物。物种极其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