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雕刻,北京市、广东省广州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元代以前,由于受到材料与工艺的限制,象牙制品较少且多为实用器具与首饰,例如汉代的象牙杯、项圈等;至隋唐时期,象牙器的表现形式进一步发展到梳子、簪子等器具上。
到了明代,这门起源渊远的技艺才开始真正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一方面由于明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的提升促使了竹、木、牙、角等文玩的发展,另一方面明中期以后隆庆开关,海禁解除,海上贸易日渐繁荣“郑和下西洋”进口了大量象牙,牙雕材料稀缺的问题得以解决,为明代手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材料支持,因此明代象牙雕刻得到了质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明代独特的艺术风格。明朝牙雕作品多以陈设装饰品为主。
清代,以北京、广州、苏州为代表,象牙制品各具特色,是象牙雕刻较为繁荣的时代。北京牙雕受宫廷艺术的影响,追求富丽堂皇的效果、做工精细,以人物雕刻出名。
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国立衰微,宫廷牙雕发展逐渐衰败,至此,象牙雕刻工艺由宫廷流入民间。广州牙雕中较为有名的就是象牙球,以制作精细、玲珑剔透而闻名。广州作为长期的商口岸,地处沿海较易吸收外来文化,因此牙雕装饰风格趋于写实,以装饰品为主,多为首饰盒、镯子等小物件;相比之下,苏州牙雕受竹雕与绘画白描的影响,有较高的审美格调,牙雕制品风格清丽、注重留白与营造氛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与“祥”字谐音,象牙更是被赋予了吉祥辟邪、安神镇宅的含义。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象牙雕刻行业迎来了全面复苏时期,中间过程随有波动但凭借牙雕人的不懈努力坚持到当下。
文化特征
广州象牙雕重视雕工,以镂空、透深的雕刻技法扬名天下,在长期的工艺实践中逐步发展成为一整套完整的雕刻工艺。广州象牙雕精美纤细,晶莹剔透,讲究牙料的漂白与色彩装饰,雅俗共赏。作品主要以牙质莹润、精镂细刻较为精湛,整体布局热闹繁复,不留空白。广州象牙雕的产品主要划分三类:一为欣赏品,包括象蟹笼、牙球、花塔、鸟兽、人物、花瓶、花舫、石山景等;二为实用品,包括烟嘴、台灯、笔简、烟盅、折扇、粉盒、图章、梳具、牙签、纸刀、书签、筷子、象棋等;三为装饰品,包括耳环、手镯、戒指、项链、别针等。其传统的名品有:牙舫、牙球、花瓶等,而主要以牙球较为出名,像一个直径18厘米的象牙球,竟可以在其上雕成30多层,并且层层都能转动自如,每层还都雕有各种人物或花草。
北京象牙雕刻工艺表现题材非常广泛,技艺高雅,且由于牙材的使用而具有高洁的美感,属于中国特种工艺美术的一部分,也属于中国雕塑艺术的重要内容。其技艺的沿袭继承都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教给自己的后代或徒弟,具有历史线索清晰、传承有绪的优点。北京的牙雕花卉,可划分为浮雕花卉与圆雕花卉两种:浮雕花卉作品主要有盘子、洗子、臂搁等;圆雕花卉作品主要有花篮、花瓶、盆景、蝈蝈白菜等。
苏州牙雕吸收了来自竹雕与绘画等传统艺术的特点,山水画题材作品具备国画风格,妇女与儿童形象仿效工笔画,而花卉又拥有清代初期恽南田流派的气质,各种图案显得古色古香,有明朗清淡、野逸秀美的潇酒风格。在雕刻上,苏州牙雕技法向竹刻效仿,山水效法吴门画派与四王画派的布局与皴法,花草、人物、禽兽则效仿工笔效果,力求重视清代初期恽派花鸟气质(恽南田,清初六家之一),有野逸、古雅、秀丽的风格。北京牙雕以仕女、人物、花卉等见长,发挥了象牙细腻的质感,使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制作工序
象牙雕刻分为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设计并凿出基本造型,要求把整体形态、神态都塑造好。虽然作品制作得还不够细致,但它生动与否已初见端倪,所以这一步是较为重要的一步,是成品好坏的基础;
第二步是铲,主要是为了提高产品的光亮度;
第三步是磨,传统的加工手段是用光叶和措草来打磨。光叶是大毛竹外层的叶子,反面有毛,用它来打磨象牙制品会更加柔润。措草是一种大型的节节草,干了以后,沾点水绑在小竹板上特别好用。但当下这两种东西都较少了,一般用砂纸来代替,效果虽然也可以,但还是不如光叶和措草打磨出来的光泽细腻柔和,让人看着舒服。
传承保护
传承状况
牙雕行业中已没有了家族式的手工作坊,师徒关系也有了较大的改变,手工技艺在不知不觉中流失或变异,精工细作的手工艺流程也受到冲击,没有人愿意也无法单纯以传统的象牙雕刻技艺谋生,这较大地影响了象牙雕刻业的发展和传统技艺的传承。
传承人物
孙森,男,汉族,1936年3月出生,北京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为象牙雕刻,申报地区为北京市崇文区。
王树文,男,汉族,1943年4月3日出生,北京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为象牙雕刻,申报地区为北京市崇文区。
柴慈继,男,汉族,1949年2月出生于北京市。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为象牙雕刻,申报地区为北京市东城区。
李春珂,男,1949年3月出生,北京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为象牙雕刻,申报地区为北京市东城区。
张民辉,男,1953年1月出生,汉族,广东新会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为象牙雕刻,申报地区为广东省广州市。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北京象牙雕刻厂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市大新象牙工艺厂获得“象牙雕刻”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象牙雕刻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广州市大新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
社会影响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评估合格,北京象牙雕刻厂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市大新象牙工艺厂获得“象牙雕刻”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重要活动
2006年8月8日。为加强中俄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由工大集团、哈尔滨冰河世纪·珠穆朗玛经贸有限公司主办的俄罗斯象牙雕刻艺术展览,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开展。据悉,此次展出的近200件猛犸象牙、海象牙作品均为刘凤海个人收藏,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猛犸象牙、海象牙雕刻艺术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