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学院旧址
北京市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协和医学院旧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9号,原为豫亲王府,民国五年(1916年)改建为一处折中主义的砖木结构医院建筑群,是近现代较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历史沿革
清朝时期,豫王府始建。
民国五年(1916年),约翰·洛克菲勒通过洛克菲勒基金会所属的中华医学基金会以12.5万美元购得豫王府,拆除原建筑,并改建为北京协和医学院
民国六年(1917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新校舍奠基仪式在解剖楼前举行,占地约10公顷,与旧校舍比邻,分两期进行建设。
民国八至十年(1919—1921年),协和医学院第一期工程从“A”到“N”的礼堂、教学楼、病房、宿舍、仓库等共14栋楼建设完成。
民国十四年(1925年),协和医学院第二期工程“O”楼和“P”楼建设完成。
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协和医学院旧址5、6、11、12号楼进行修缮。
建筑格局
协和医学院旧址由16栋独立的楼群组成,由于功能的需要,大部分建筑以连廊相连,分别沿一条南北和东西中轴线对称分布,整体分为礼堂、南部教学区和北部医院区三个部分。“A”至“P”号楼分两期所建,第一期工程按英文字母编号,从“A”到“N”有礼堂、教学楼、病房、宿舍、仓库等共14栋楼,除“A”楼礼堂外,其余各栋均由连廊相连,每楼多为三到五层,均为砖木结构,仿清代官式宫殿建筑。第二期工程是“O”楼和“P楼,外形为西式风格,地下一层,地上各为四层、二层,平顶,砖混结构。
建筑特色
协和医学院旧址总体布局为沿十字轴的对称布置,在西、南两面各形成三合院。其建筑风格既反映出折中主义,又反映了复古主义,因而有“中国式宫殿里的西方医学学府”之称。
协和医学院旧址分栋连廊式的布局方式使该建筑群功能分区明确、相互联系紧密,空调技术的应用,增大了建筑物的平面进深,缩短了楼宇之间连廊的长度,提高了土地的有效利用率。教学、医护人员宿舍、门诊、医技、病房等洁净区域布置在光照充足的上风方向,传染病房、太平间、动物房、洗衣房等污染部门处于下风方向,洁净区与污染区相对隔离,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整个建筑群以庭院、厅、廊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三处三合院,利于自然采光和通风;庭院中增加园林绿化,引入自然因素,发挥医疗建筑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和员工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状态。
主要建筑
文物遗存
按照清朝的建筑规制允许王府门前安放狮子,故而王府的前庭也有“狮子院”之称。其他王府门前的狮子都是昂首挺胸,气势非凡。而协和医学院旧址原址的豫王府门前的狮子却是卧姿,而且风化得十分严重,一副很懒散的形象,民间称之为“懒狮”。这是也是北京清代所有王府门前唯一的一对卧狮。
文物价值
协和医学院旧址的建筑功能平面布局不仅兼顾了中国庭院空间营造传统,而且较好地满足了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需求。整体性规划设计观念和方法,依然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文物保护
1984年5月24日,原协和医学院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协和医学院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
爱新觉罗·多铎
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朝初年宗室、名将,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爱新觉罗·阿济格爱新觉罗·多尔衮同母弟,时人通称十王。 清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豫亲王。
约翰·洛克菲勒
约翰·洛克菲勒(1839年7月8日—1937年5月23日),原名John Davison Rockefeller,美国实业家,慈善家,埃克森美孚创始人,是19世纪第一个亿万富翁,被称为“石油大王”。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协和医学院旧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9号。
交通路线
北京市内乘坐103、141路公交车,在校尉胡同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距离协和医学院旧址约2.3千米,驾车约7分钟。
参考资料
协和医学院旧址.北京市文物局.
.北京市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6:3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