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狮舞
传统民俗文化
豫西狮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其代表是洛阳市白马寺镇的大里王狮舞和巩义的小相狮舞。豫西狮舞兴起于汉朝的洛阳,自汉代以后,西汉河南郡治和东汉都城洛阳,与大里王王氏居住地近在咫尺,皇宫朝野举行祭祀庆典,必有狮子舞等民间社火表演。随着朝代的不断更替,政治、文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原人口的迁移及文化重心的逐步南移,大里王王氏狮子舞也从黄河流域传播到了大江南北,并和南方文化渗透结合,逐渐形成了北、南狮舞流派。明清以后,随着河洛民间社火文化发展,其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造型,已成为传统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
历史渊源
豫西狮舞的王者之风,正合洛阳古都的几千年历史——雄风浩荡,大气磅礴。这中间最有名的,当数洛龙区白马寺镇的大里王舞狮队。
洛阳耍狮子的,自古以来英才辈出。只是那历史的大幕,频频开合,使多少隋唐高手、宋明健将纷纷谢幕,很少留下他们的名字。明清两朝,有些县志中倒是提到一些洛阳舞狮人,但记载简单,未有详述。
巩义市小相村小相狮舞清代嘉庆年间,霍乱突起。古代民间认为霍乱是妖鬼作祟,于是小相人就用狮舞驱病避邪。霍乱过后,小相狮舞保留下来了,每逢年节庙会便会热热闹闹地组织一次声势浩大的狮舞。
渐渐地,小相人不再满足于“地摊”狮舞的单刀、双刀、哨子棍、九节鞭等,而是在此基础上创出了“高台”和“上老杆”。
所谓“高台”就是两张板凳一层,层层上摞,能摞到12层,每层都有4个人“捉板凳”,最高一层是3张板凳。先是一个狮子在舞,后成了双狮舞,有“板凳架”、“踩独绳”等。每个套路都有固定的动作,那一招一式都令围观者惊叹不已。
“上老杆”即竖起一根三丈来高的独杆,先是四周扯紧六根大粗绳,“老杆”顶端放一椅子或板凳,狮子沿粗绳爬上杆顶,舞几个套路,然后顺绳爬下。后来,在“老杆”顶端搭起十字架,用八根绳子扯牢。这样一来,由原来上一架狮子变为上五架狮子,其中四角四架,中间一架,取名“五子登科”。“小相狮舞”因此远近闻名。
文化发展
大里王狮子舞的发展
大里王狮舞团现有狮子皮百余架,大鼓百余面,钹、铙、锣60余套,各种演出服装、道具百余件,表演队伍由200余人组成,70岁以上的老艺人10余人,50岁以上的艺人30余人。
1957年2月,该狮舞团分别参加了洛阳地区和河南省民间艺术调演,均获得一等奖。同年3月,该狮舞团参加了全国民间文艺汇演,一举夺魁。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刘少奇、董必武、陈毅等观看了演出,接见了大里王狮舞主要演员王铁娃、王铁柱、王周娃,并与之合影留念。
1959年,该狮舞团在省民间文艺调演中,再次夺得桂冠;1960年,大里王狮舞的优秀代表王铁娃(现已70余岁)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第三次文代会,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宋庆龄、邓小平、郭沫若等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
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洛阳参观访问,在看了大里王狮舞后,对当时的市主要领导赵玉轩说:“洛阳大里王村的狮子舞表演得惟妙惟肖,十分逼真,很有情趣,但演出的服装、道具显得陈旧,政府要扶持一下。”事后不久,洛阳市政府为大里王狮舞团拨专款1万多元,更新了主要设备和道具。
1984年,在河南省第五届民间舞蹈大赛中,大里王狮舞团以独特创新的节目和好的服装道具荣获一等奖。同年,该团还与日本冈山市青少年合唱团同台演出,并获得了成功。1991年,大里王狮舞团应邀赴广州参加中国广州商品交易会开幕庆典活动,当时南北狮舞对擂演出,素称北狮的大里王狮舞在演出高潮时,将观看南狮的大部分观众吸引过来,引起了轰动。
大里王狮舞团为活跃城乡文化生活,曾多次举行民间狮舞大汇演。如1988年2月,在大里王村举办的一次民间狮
舞大型汇演中,有9个县、市的100多架狮子参加。大里王狮舞团曾多次参加牡丹花会的庆典,特别是1997年第十五届牡丹花会庆典活动,市政府给大里王狮舞团拨专款8万元,专门购置了一批新狮子皮和道具,庆典仪式出动大小狮子百余架,为参加庆典活动的中央和省、市领导及中外来宾进行了精彩的演出。
大里王狮舞声名远播后,全国各地的专业文艺团体纷纷前来观摩学习,还有众多的业余民间艺人及军营官兵慕名到大里王狮舞团学习。同时,大里王狮舞团还不断应邀赴广州、深圳、西安、太原、郑州等大中城市进行巡回演出,所到之处均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欢迎。
2003年,大里王狮舞团参加了河南卫视名牌栏目《梨园春》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并获得优秀节目奖。大里王狮舞为弘扬民族文化和宣传河南、宣传洛阳作出了贡献。
2003年10月,大里王狮舞团在参加洛阳市民间艺术赛事活动中,荣获“河洛狮王”称号;2005年2月和2006年4月,在省、市有关部门举办的赛事活动中又分别荣获优秀奖和第一名(金奖)。
大里王狮舞的保留和创新节目有:攀数十米高、动作惊险、撼人心魄的“雄狮上老杆”;表演细腻、生动逼真的“狮子滚绣球”;几经创新、因地制宜的“狮子穿越连环架”、“狮子跳条几”、“雄狮钻火圈”、“群狮舞高凳”、“狮子跳方桌”……该狮舞团曾多次被中央和省、市新闻单位报道,其中“双狮盘圈椅”的演出照曾被《中国青年》杂志作为封面刊出。有些演出场面还被电影制片厂的编导们搬到了《黄河东流去》、《解放洛阳》等银幕上。
每次大里王狮舞表演时,如潮的观众就涌过来了,震天的排鼓擂起来,威风凛凛的狮子踏着鼓点出场。戏一回绣球,打几个懒滚,在与戏狮者的追逐抢夺中,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招式一一展示,人们看了千遍遍遍新,掌声不绝,喝彩不断。
该上“老杆”了,这可是狮舞节目的压轴大戏、镇场之宝,数十米高的“老杆”高高耸立,观者紧张,舞者不怕,一阵紧锣密鼓后,狮子开始上了,一招一式,一扑一耸,无不夺人眼球。终于,狮子稳稳地爬到了“老杆”顶上,雄视四方,王者之风慑人心魄。
还有“狮子滚绣球”、“狮子穿越连环架”、“狮子跳条几”、“雄狮钻火圈”、“群狮舞高凳”、“狮子跳方桌”……一个个激情澎湃、逼真细腻的节目接连而出,看得人心跳,看得人刺激,也看得人喟叹不已,叹河洛大地民俗文化千姿百态、博大精深;叹大里王钟灵毓秀,狮舞独步天下!
大里王狮舞不仅是具有独特魅力的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殿堂中的一枝奇葩。为了进一步弘扬和传播先进文化,使大里王狮舞立足河南、知名全国、享誉世界,我市已将大里王狮舞申报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并积极筹建洛阳市大里王狮舞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及大里王狮舞文化艺术馆,拟编辑出版《大里王狮舞志》。
巩义小相狮舞的发展
据67岁的崔松安回忆说,1968年,小相狮舞被邀请到登封演出,竖起“老杆”表演“五子登科”,容纳四五万人的广场挤得水泄不通。
1992年,由中学生表演的“小狮子”已“青出于蓝”,并在当年郑州市首届青少年艺术节上荣获一等奖。
1999年,澳门回归,小相狮舞艺人赴澳门参加庆祝活动,在狮舞大赛中再摘桂冠。
巩义市小相村已发展到拥有狮子88架,大鼓130面,大京60副,大镲100副,大铙80副的规模。巩义小相狮舞已被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正在积极准备组织13000面大鼓、34架舞狮的庞大队伍申请参与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表演。
小相狮舞北京奥运表演节目创意
设2008厘米长的老杆一根,象征着北京奥运会在2008年举办;老杆顶部设一个大转盘,直径960厘米,寓意中国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按层次和不同角度分设29架舞狮,顶端设5架舞狮,称五子登科,34架舞狮寓意中国分设34个全省级行政单位,五子登科寓意五大洲体育运动员集体表演创造高水平的体育成绩。另外,老杆下面是天下第一鼓,直径3.6米,有12人在鼓面表演武术等节目。鼓架是9条龙,寓意龙的传人。
参考资料
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名单.河南省人民政府网.2006-10-12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4 01:50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