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软体动物的形态、生理、发生、分类、生态、地理分布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科学,又称“软体动物学”。
贝类学在西文有“Malacology”和“Conchaology”两个不同名词。前者是从希腊文Malakos而来,是柔软的意思,按字义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所有具有贝壳和不具贝壳的种类,而且包括这些种类的贝壳和肉质部分;后者是从拉丁文Concha而来,是贝壳的意思,按字义所研究的内容,仅限于贝壳的种类,而且不包括它们的肉质部。但在近代应用这两个名词时,往往不严格,因而它们所含的实际内容,并没有什么显著的不同,我们现用Malacolagy译名为“贝类学”。
世界上对贝类的研究起始很早,远在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时期,贝类的研究工作就相当进步了。亚里士多德把贝类分为有壳和无壳两大类。他还根据贝类的栖息地,将它分为陆地、淡水贝类和海洋贝类两大类。以后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Pliny,23~79)对贝类的研究也做了一些工作,他的知名工作是对海兔的描述。到
文艺复兴时期,贝略(Belon)、龙德勒(Rondelet)、格斯纳(Gesner)等,对贝类学也做了一些补充工作,例如贝略对某些贝类进行了描述并且绘制了图,第一张船蛸的图就是他所绘的。
贝类学真正创始于李斯特(Lister),他在1685年出版了第一部名著《Historiae Conchyliorum》,在这部著作中,发表了许多贝类种类。此外,自1669~1697年间,他还陆续发表了许多英国贝类志和贝类解剖的文章。
从15~16世纪起,由于资本主义逐渐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批批的探险队和调查队,到各地去搜集资源,他们采集了大量的贝类标本,并观察记载了很多有价值的贝类资料,这对贝类学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并促使各国先后建立了大量的博物馆,如巴黎博物馆、伦敦博物馆等。大量材料的搜集和研究,使人们对贝类的知识迅速增长起来,如对贝类地理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研究,解剖学、发生学和贝类化石的研究,以及在分类学上对各类贝类特征的研究等,都有很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