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离子森林墙面漆
高舒适度的生态环保内墙漆
负离子森林墙面漆,是一种能促进人体健康、提高舒适度的生态环保内墙漆。它可持续释放负消化离子,消除甲醛,净化空气,使居室空气清新怡人,营造公园、森林般的空气质量,有益人体健康。
简介
负离子森林墙面漆:配方独特,性能优异,绿色生态,环境友好,具有森林功能。广泛适用于家庭,学校,医院,高档公寓和饮食操作间等环境的涂装。为国家“863”计划新产品。经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
根据大地测量学和地理物理学国际联盟大气联合委员会的理论,空气负离子是OH-(H2O)n、O2-(H2O)n和CO4-(H2O)n,空气中适当浓度的负离子对人类的健康、长寿和生态环境具有十分有益的作用。
1.释放负离子 天然负离子素可长久持续释放负离子,通过不断积累,每立方分米空气中负离子净增加达93万个。
2.高效健康灭菌 负离子具有极强的吸附和氧化作用,能高效快速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各种微生物,使灭菌与环保并存。
3.加强深度睡眠 产生的负离子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和血液循环当中,可以改善大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调节神经机能,消除疲劳,被誉为“空气维生素”。
4.祛异味 快速消作空气中的有机异味、臭味、化学挥发物、尘埃、烟雾等。
5.增强免疫力 可增加血管毛纤活动,促进胃液分泌,增加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中和肌酸,提高人体免疫力。
6.净化空气 负离子很容易吸附到烟雾,粉尘等悬浮粒子上,与带正电的粒子产生中和作用,使之沉淀落或消失,恢复室内空气自然状态。
五大特点
1.漆面雅丽,细腻柔滑
2.遮盖力好,耐擦洗,防霉防菌
3.持续释放负离子,分解消除甲醛
4.消除空气中异味、臭味,有机化学物等
5.净化空气,健康环保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家居建筑、标志建筑、豪华别墅、高层建筑等场所内墙装饰和保护。
作用原理
空气中负离子主要是通过电、化学和物理等三方面的作用,即通过电性中和作用、化学反应和物理吸附等而实现净化空气的目的。
① 电性中和作用
空气中漂浮的微量有害气体的存在状态和形式是复杂而多样的,有的以气体游离分子状态存在,有的被空气中漂浮的正电荷吸附所包围形成正离子,有的微量气体在空气中发生非均相异质凝结过程即气体分子在已经存在的粒子表面上沉积、凝聚形成气体溶胶体系。当它们与空气中的负离子相遇时,由于它是负离子中最稳定的一种带电粒子,它本身具有静电,所以具有吸附和电性中和作用。因而,漂浮于空气中的一部分游离的微量气体被负离子吸附后由于自重而降落到地面上。另一部分带正电的污染气体与负离子相遇时发生电性中和,形成无电性的中性分子而降落到地面上,从而达到消除有害气体、净化空气的目的。
② 化学反应
事实上,在发生上述电性中和的同时,还在进行着多种复杂的化学反应。负离子真正起作用的是羟基自由基(H3O2-),羟基自由基实际上是以H2O OH-的形式存在的,通过化学反应将那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去除。
大气化学转换过程中的关键成分是羟基自由基(H3O2-),由羟基自由基引发的一系列化学反应使许多还原性气体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得以去除。
③ 物理吸附作用
应用于内墙涂料中的能够产生负离子的助剂是一种纳米基细度的材料,具有微孔结构和巨大的表面积,具有强烈的吸附性能。在与空气接触时,能够将周围环境中的有害气体吸附到材料表面并固定到材料表面的孔隙中,然后加以中和和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净化的效果。
发展前景
负离子涂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不仅具有常规涂料的基本性能,还具有释放负离子、发射远红外、抗菌防霉及净化空气的作用,正成为建筑内墙涂料的首选产品,其在工厂厂房、影剧院、大型体育场馆以及医院、地下室等特殊场合也有潜在的优势,因此应大力开展负离子涂料的研发工作,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负离子产品,促进我国负离子产业的发展。
施工方法
先用适当的清洗剂清洗表面污垢,铲除表面破损或脱落的涂层,并对表面不平处修补。混凝土面,灰泥面,水泥砂浆面等新基面必须养护30天,发霉面就先用1:3漂白粉水清洗,然后用清水洗净并让其彻底干燥。技术参数:
颜色:白色及多种流行色可供选择
基料:丙烯酸共聚物、助剂及水
固体份:40±2%(固体重量份)
干燥时间
表干:约1小时
重涂时间:最少2小时(条件:25°C,50%相对湿度)
干漆膜厚度:大于等于30微米/层
理论耗漆量:12-14平方米/升/层贮存条件:
避免阳光直射,存于阴凉干燥处。使用配比:
刷涂、辊涂,高压无气喷涂(如粘度太高可加清水约10%搅匀施工)施工工艺:
被涂表面必须平整、坚实、清洁、含水率低于10%、PH值低于10,湿度太大时不宜施工。
包装规格
5L 18L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应先阅读使用说明。
2、打开罐后应充分搅拌。
3、避免让漆刷或辊筒沾上过量油漆
参考资料
负离子墙面漆.中国新型涂料网.2012-10-15
负离子墙面漆原理.健康苹果.2010-10-02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28 08:22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