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空间就是物体之间的空间,负空间在摄影里通常是表现孤立的一种手法。
定义
注意负空间的运用 负空间是指除字体本身所占用的画面空间之外的空白,即字间距及其周围空白区域。 文字组合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负空间的运用是否得当。 字的行距应大于字距,否则观众的视线难以按一定的方向和顺序进行阅读。 不同类别文字的空间要作适当的集中,并利用空白加以区分。 为了突出不同部分字体的形态特征,应留适当的空白,分类集中。
负空间论
城市里存在这样一些空间,它们不断地适应着特定的社会生活及环境条件的变化,更多地表现出与规划设计者的初衷相异的环境意义。与公园、广场、高楼等现代城市意象相对照,大多数人会把它们归入混乱和丑的异类,如果现代主义的规划原则所产生的空间仍被广泛认同而成为“正”的代表,那么我们则姑且借用“负”这一概念,称这些异类为“负的空间”。
多样的年龄、籍贯、职业、收入、文化及教育背景的人汇聚于此,商贸、娱乐、休憩诸活动混杂其间。一片混沌的风景,充满矛盾的存在,疑惑不解的现象,喧嚣变幻的市井舞台,自律的社会调整……背后却蕴藏着地域所拥有的独特生活的逻辑和秩序。在这里,空间构造与社会构造的吻合、经验与记忆的重叠、五感与现实的交织作为共生和宽容的产物,共同构成了城市活力和个性的重要源泉之一。
城市空间和建筑都有着双层功能:第一层是由规划和设计者所事先规定的,第二层是由环境和生活所逐渐赋予的。负的空间着重的是后者。它们不是规划和设计者的创造,而是复杂的社会环境变化的空间投影,是地域参与的结果。换句话说,其存在意义不是决定的而是生成的(emergent)。
负的空间常常出现在城市断片之间,即不同领域、地域的边缘(edge)地带。这里,严格的城市管理难以触及,城乡会聚、城市贫困也时常在此合流而使它还具有社会意义上的底层性和边缘性在日趋片断化、高密度化的城市里,边缘不应是闭锁的疆界(border),它是开放的,大量的能量与
信息交换在此频繁进行,公(public)与私(private)的领域在此碰撞和融合。因此,负的空间是社会交往(communication)与合意的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它们还促进了城市空间乃至城市社会的整合。
负的空间不是精英文化的设计结晶,它仅仅是基本生存和经济的要求直接作用的结果,所以,它也是社会参与的成果。负的空间是多功能的异常并置所形成的矛盾的统一体,且其自身也处于流动状态之中,所以它们永远是未完成的,也是不可预见的。
负的空间是社会的舞台,与其说它是作为客体(object)而存在,不如说是作为事件(event)而存在。对负的空间我们只能进行现象学的考察。
负的空间都是城市中的一些小场所。这些小场所却大大扩展了城市所具有的丰富性、可能性和变动性。
如同很难用通行的理性、美学的原理和规范来界定它们一样,负的空间不一定能得到社会系统的肯定却实实在在地扎根于生活世界①。它们顽强地演绎着自身不可替代的社会角色和存在方式负的空间可以构成对现存的主导规划思想的挑战。
在这里,构成负的空间的界面的“建筑”往往不过就是普通的房子或构筑物,好坏、美丑、高低、正负的判断其实都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