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贡(拼音:gòng)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字形从贝,工声。本义指进贡、进献,兼指上对下的赐予和下对上的贡献。又指努力从事分内的工作,引申指进献的贡品及向统治者交纳的赋税,又引申为推荐人才。
文字源流
形声字。战国文字作图1,小篆作图2,隶书作图3、4。从战国文字到楷书,字形无较大变化,皆是以“贝”为形,以“工”为声的形声字。汉字中以“”表意的字多与财物有关,“贡”的本义是向朝廷进献物品,其中包括财物,且古时以贝为货币,所以“贡”以“贝”作形旁表意。按照《简化字总表》的规定,“貝”简化为“贝”,“貢”也类推简化为“贡”。
“贡”这种进献制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开始,中央政府以此作为“致邦国之用”的方法,属国或地方政府以“进贡”的方式表示臣服。进贡者往往得不到什么赏赐作为回报,但后来“朝贡”逐渐成为一种形式,一种象征。
古时又有“贡士”之说。地方上的杰出人才被举荐到中央政府,就像进贡特产一样。自唐代以来,朝廷选拔人才,由州县推荐的叫作“乡贡”。白居易《与陈给事书》:“尝勤苦学文,迨今十年,始获一贡。”他说的“贡”,就是“举荐”,的意思。唐代乡贡入选者可进京参加会试。后来,从各州县秀才中选拔上来的人,可以入国子监学习,这些人叫作贡生。明清时期,贡举制成为科举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贡”字的引申义主要是“拿出”“奉献”,如“贡献”一词,本为“进献贡品”之意,又作为名词,指进奉的东西。现代以来则多指把物资、建议等等用于对国家、公众有益的事,如“我们要为祖国建设多作贡献”“他为国家的国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详细解释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近义辨析
贡—献
两者都有“奉献、进献”的意义,不过“贡”多指献给君主,“献”则是恭敬地送给,可以是献给君主,也可以是献给其他人。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六】【貝部】古送切(gòng)
獻功也。从貝工聲。
说文解字注
“獻功也”注:貢、功叠韵。《魯語》曰:“社而賦事,烝而獻功。”韋注:“社,春分祭社也。事農桑之屬也。冬祭曰烝,烝而獻五榖布帛之屬也。”《周禮》“八則治都鄙”,“六曰賦貢,以馭其用”,注云:“貢,功也。九職之功所税也。”按《大宰》“以九貢致邦國之用”,凡其所貢皆民所有事也。故《職方氏》曰:“制其貢,各以其所有。”
“从貝,工聲”注:古送切,九部。
广韵
古送切,去送見 ‖ 工聲東部(gòng)
貢,獻也。薦也。又姓,漢有琅邪貢禹。古送切。十。
康熙字典
【酉集中】【貝部】 貢;康熙笔画:10;部外笔画:3
(gòng)《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送切,攻去声。《说文》:献功也。《书·禹贡序》:禹别九州,随山濬川,任土作贡。传:任其土地所有,定其贡赋之差。《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贡致邦国之用。《礼·曲礼》:五官致贡曰享。注:贡,功也。
又《易·系辞》:六爻之义,易以贡。注:告也。
又《尔雅·释诂》:贡,赐也。
又《广雅》:贡,上也。
又《玉篇》:贡,通也。
又《广韵》:贡,荐也。
又姓。《前汉·贡禹传》:字少翁,琅邪人。《急就篇》:孔子弟子子贡,其后以字为氏。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工”,居上居中,竖笔在竖中线。“贝”,居下居中,第二笔㇕(横折)的横段在横中线上侧,宽度同“工”的上横撇笔从田字格中心起笔,沿竖中线下行,末笔长点收笔与撇尖大致持平。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
参考资料
.汉典.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4 20:06
目录
概述
文字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