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读书法
读书方法
疑,就是提出问题。质疑就是钻研问题。质疑读书法就是人们在读书时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大胆提出问题。
原理简介
经过一番思索、钻研,疑团解开了,问题弄明白了,书中的知识就会变成了自己掌握的知识,甚至还会有所发现,有所创见。
著名的现代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古人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读书要勤于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逼着自己去开动脑筋,大胆思索,经过这一番思考后,就会不断地领会书中的涵义,这样就会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发现,有所创见,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读书不思考,正如和尚念经一样,有口无心,天天如此,念上一辈子也无所长进。
原理运用
我国古代学者强调思辨,注重理解,对质疑这种读书方法格外垂青,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宋代理学家朱熹论读书方法时,曾说过:“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解,以至融合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也曾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这就是说,深入读书,才能提出问题,刻苦钻研,才能逐渐弄清问题,对所学的知识才算理解。
对于一些有价值的书,要提出疑问,首先要精读,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大胆地提出问题。其次,要反复思考,纵横联想,综合分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善于把书中的问题连贯起来,综合思考,才能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诸葛亮之所以聪明,就是因为他对待问题总是”思十反矣“。第三,要经常思考,终生坚持。俗语说,刀越磨越亮,脑越用越灵。经常思考的人,就会才思敏捷。
质疑是思的结果。所以我国历来强调精思,强调学与思的结合。关于学与思的关系,孔子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荀子也说过:“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大文豪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都强调精思的作用。朱熹说:“读书须是仔细,逐句逐字,要见着落。若用工粗卤,不务精思,只道无要疑处。非无可疑,理会未到,不知有疑尔。”清代焦循在晚年总结读书经验时也说了“学贵善思,吾生平最得力于‘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八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8 22:24
目录
概述
原理简介
原理运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