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底法 表示具有较大范围连续面状分布现象的质量特征,用不同颜色或面状网纹表示整个制图区域内制图对象的质量差别,也就是区分不同的类型的方法。质底法是自然地图中应用较广的一种表示方法,如
地质图、地貌图、土壤图、植被图、土地利用图、相对地势图等。
基本介绍
质底法是把全制图区域按照专题现象的某种指标划分区域或各种类型的分布范围,在各界线范围内涂以颜色或填绘晕线、花纹,以显示连续而布满全制图区域的现象的属性差别。因为这种方法重于表示值的差别,一般不直接表示数量的特征,故也称为值别法。由于常用底色或其他相应整饰方法来表示各分类区间的差别,所以称为质底法。此法常用于地质图、地貌图、土壤图、植被图、土地利用图、政治行政区划图、
自然区划图、经济区划图等。
这种方法对全制图区域都要给予划分,不留任何空白。类型的划分是图例设计的基础,而质底法的图例又是了解质底法全部内容的钥匙。类型的划分一般采用形态、成因、组成、年龄以及实用目的等指标进行分类。在已建立的分类系统基础上根据区域特点、制图比例尺和资料占有情况拟定图例。然后设计和选择每个图例(即图上所表示的每个类型)采用的色相、色调和色度,或设计不同的网线、网纹符号。质底法具有鲜明、美观、清晰的优点,是地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使用及用途
质底法用于将区域划分为质量相同的地段,区分这样的地段根据某种自然的、经济的或政治行政区划的标志。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表示地表面上的连续面状现象(例如气象现象),大面积分布的现象(例如土壤覆盖)或大量分布的现象(例如人口)。
区域细分的主要方法是,根据所采用的分类方法,例如地植物、景观、农业等分类法、按地区(区域)类型进一步划分。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研究确定制图现象的分类方法;然后在地图上区别同类型地段,再将同一类型的单元涂成该类型的特定颜色,或用相应晕线覆盖(如右图),也可以用代号或注记取代颜色或晕线,但这样会降低直观性。这种地图有时称之为类型图。
区域细分的另一种方法是,进行单独区划,即划分为互不重复的区域(例如,自然地理区划),通常在图例中注明其名称(例如贝加尔湖盆地,维堤姆泰加林高原等)。
根据一种具体的质量标志建立较固定的分类法,例如人口的民族特征。利用分类的不同等级标志,也可以使分类非常具体。例如在表示地质构造的地质图上,首先将岩石分为沉积岩和火成岩两类,然后再将沉积岩按年龄区分,将火成岩按岩相区分。更复杂的综合分类法需要考虑若干标志的组合,例如地区的农业区划。
根据所选择的标志及其完善程度,以及对同一种制图现象的各种标志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可提出不同的分类方法,因而制图现象在地图上可以得到不同的反映。例如,为了对地貌图上的地貌进行分类,可利用各种不同的标志(地貌的成因、年龄、形态等),每种标志可以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因此,制订分类法是一项严肃认真的科学任务。在自然地理地图上,通常采用自然的系统分类。对于许多种地图来说,按质底法绘制的地图,阅读时必须熟悉所采用的分类方法,对图例进行特别细致的分析。对分类结构进行充分思考(区别分类的基本划分、画出从属关系表等),有助于进行这种分析。
按质底法区分的地块界线,或者在野外测图时绘出(例如地质图、土壤图和植被图等),即根据实地观察和量测以及根据航空像片绘出,或者根据已有的各种地图资料和文献资料绘出。当界线在实地上已经标定(例如政治行政区划界)或经过实地勘察(例如不同年龄岩石的界线)时,将这些界线展绘到地图上不会遇到很大困难。如果一种制图现象逐渐转变为另一种制图现象,中间有一个过渡带,那么事情就会变得复杂化,例如编绘种分布图时就会遇到这种情况,表示线状界线能会掩盖居民民族组成的逐渐变化。解决的方法是利用交错带着色或“格状花纹”着色的过渡带;改变带的宽度或格状花纹的尺寸,可以表示重叠带的各种关系。
对于大面积散布的制图现象,密度变化很大时,采用质底法应特别仔细。如果分类的某些单元,普遍具有很大密度(或很小密度)则应采用强的(或弱的)表示手段。
选用颜色时,应力求使在质量方面类型相近的制图现象采用相近颜色。对于用质底法编制的某些种地图,例如地质图,需要设计标准色标。
由于质底法广泛应用各种颜色,所以有时称之为“色底法”。尽管这一名词不够确切,但是在其他方法中也采用底色普染的方法(例如将底色与等值线结合使用)。在质底法中有时采用单色晕线(晕线系统),通过图形底色晕线疏密程度。或采用不同形式的晕线符号来加以区别。
质底的两种颜色系统不应互相重叠。但是底色可以与晕线重合,因而在一幅地图上可组合成两种甚至三种质底系统。例如,在土壤图上通常用底色表示土壤的成因类型,而用晕线表示土壤的机械组成。
分类及规则
质底法按分区界线的准确程度,又可以分为精确的和概略的两种。用网格法分区,即属概略质底法。因现象分布的范围受网格限制而呈棱角状,所以只能表示现象分布的概略范围,而不能显示其确切界限;此法对统计数据较为方便,可以用于表示分布界限不十分精确的土地类型、相对地势、民族分布、语言分布等现象的地图(如下图),而不适宜用于表示有精确范围界限的现象。
在质底法图上,图例的说明要尽可能详细地反映出分类的指标、类型的等级及其标志,并注意分类标志的次序和完整性。择用颜色时要力求使类型相近的现象采用相近的颜色。
质底法图上每一界线范围内的现象只能属于某一类型或某一区划,而不能同时属于两个类型或区划。特殊情况下,对个别范围内确实存在某些现象确属复杂而又不能分类分区时,则以“复区”表示。
若用质底法显示两种性质的现象时,则常用颜色表示现象的主要方面,用晕线或花纹表示现象的次要方面,如普通地貌图上,用颜色表示各种地貌类型的分布,用晕线表示地貌的切割程度。
优缺点
质底法的优点是鲜明美观,缺点是不易表示各类现象的逐渐过渡,而且当分类很多时,图例比较复杂,必须详细阅读图例后才能读图。注意质底的2种颜色系统不应该相互重叠,但是底色可以与晕线重合。另外,质底法易于与其他表示方法结合使用。范围法与质底法的区别,在于所表现的现象不布满整个编图区域;不一定有精确的范围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