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的概念是由美国质量专家A.V.菲根堡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其定义是: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将企业中质量预防和鉴定成本费用与产品质量不符合企业自身和顾客要求所造成的损失一并考虑,形成质量
报告,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了解质量问题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质量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此后人们充分认识了降低质量成本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巨大潜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
质量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重要性。
在反映实物量的基础上进行价值量反映,以补充实物量反映
质量管理效果的局限性,取得综合的质量管理数据,考核质量管理效果。
预测时要求综合考虑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竞争对手的
质量水平、本企业的历史资料,以及企业关于产品质量的竞争策略,采用科学的方法对
质量成本目标值作出预测。
4.技术性资料,即企业所使用的检测设备、检测标准、检测方法以及企业所使用的
原材料、外构件对产品质量及质量成本的影响资料,还有企业关于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使用的情况;
然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中寻找质量成本变化的规律、用户
需求的规律、质量成本不同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等等,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作预测。
当影响因素比较多,或者影响的规律复杂,难以找出哪怕是粗糙的函数关系,这时可
组织经验丰富的质量管理人员、有关的财会人员和技术人员,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作预测。此外,对于长期质量成本也适宜使用经验判断法。
如果经过对历史数据作数理
会计方法的处理后,有关因素之间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则可以找到某些反映内在规律的数学公式,用来作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