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船》是英国画家
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于1840年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画作内容
此画描绘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一艘满载奴隶的船只正艰难地行进,剧烈摇晃的船身被滚滚袭来的巨浪拍打得狼狈不堪。晨曦在旭日的映照下反射出强烈的光,投射在远方的海面之上,燃起一片炫目的火焰。此时,几只海鸥穿梭于风口浪尖,看见了这里发生的一切。近景的海浪冲击着一组漂浮物,奴隶的尸体与死鱼混杂在一起,随波逐流。
创作背景
1783年,在美国东海岸,一艘运送奴隶的船上发生了瘟疫,众多黑奴因此丢掉了性命。于是,船主向保险公司索赔。虽然索赔金额不大,但保险公司拒绝了将死于瘟疫的黑奴作为船上“货物损失”予以赔付的要求。于是,船主将一息尚存的黑奴当作“货物”抛入大海中。这件事传开后,立即在美国引起了震动,并且在其后的50多年中,始终被人提起,同时有了各种解说。透纳的《奴隶船》就是众多解说中的一种。
艺术鉴赏
画面
在这幅画中,透纳并没有直言痛斥船主的暴戾,甚至没有讲述落水黑奴的命运,而是运用自由奔放的笔法再现光色变化,着重刻画翻卷的巨浪和浮云,着重渲染海洋的气势,使动荡不安的海天、强烈的光影全都浸在壮丽的金黄色调中。
构图
主体三桅船被放到了中景深至天边的位置上,在画面上所占的比例也很小。能够看到的更多是狂暴的大海,翻腾的巨浪和浮云。黄昏的海面上,残阳把整个海面都映成了血色。在波浪翻腾的海面上,“奴隶船”被吹得东倒西歪,好像马上要被大海吞没。近景中几只海鸟在惊恐地飞着,好像也感觉到了悲剧正在发生。残阳、红色浮云、血色大海搅和在一起,构成了画面的主体。
节奏与韵律
在此画中透纳采用了具有骚动,烦躁,不稳定,繁杂而短促的线条,以此构成画面的节奏与韵律,从而使作品加强了毁灭、死亡的情绪内涵。落日在画面中的出现,更有“末日”降临之感,这正是此幅作品应有的节奏和韵律。
作品评价
英国文艺评论家约翰·罗斯金:“透纳笔下的大海,是前无古人的,特别是这幅《奴隶船》。紫色和蓝色,沉重的海浪,都淹没在朦胧夜色之中,这就产生出一种阴森寒冷的气氛,仿佛死神的影子已悄悄罩在了这条行驶在海的光亮里的罪恶船上。用血红色画出的细细的桅杆在空中依稀可辨,同那可诅咒的昏暗的色调一起衬托出天空的恐怖;这种血红色又与夕阳的光浑然一体,一直照射到可怕的、使人葬身的浪头上。他的大胆构思,最大限度的离奇的想象,都完全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之上,但又比生活更典型。整幅画着力表现出庄严的主题和作者的感受(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表现生活真实的整体,使我们不能不受他的作品感染)一广阔、深沉浩瀚的大海的恐怖、巨大和威力!”
历史传承
1844年约翰·罗斯金购买了此画,现收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重要展览
1840年5月,此画在皇家美术学院(学院当时位于新落成的国家美术馆)第72届艺术展展出。
作者简介
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Joseph Marroad William Turner,1775—1851)是英国风景画画家,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与约翰·康斯太勃尔并称为“真正使英国风景画摆脱荷兰、法国或意大利绘画影响而走上自己独立道路的两个人”。透纳以善于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而闻名于世,尤其对水气弥漫的掌握有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