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力平价论是西方的一种汇率决定理论。最初于1802年由英国经济学家桑顿提出;后成为李嘉图的古典派经济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后由瑞典学派经济学家卡瑟尔加以发展,于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正式提出。他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形势,对不兑现的纸币流通条件下的汇率决定基础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购买力平价论。他认为一国的货币在国外市场之所以为人们所需要,是因为国外需求者能用该国货币购买该国商品。
如果该国物价受通货膨胀影响而上涨,一定数量的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就比物价上涨前减少,该国货币在国外市场上的价值就会降低。所以,一国货币对外汇率的升降反映该国货币在国内市场上购买力的大小,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取决于两国货币所具有购买力的比率。换言之,两国货币的购买力的平价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根据。这一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很大重视,是多年来有影响的汇率决定理论。